伊沙印象
导读:伊沙是个很纯粹的作家,他有一种嫉恶如仇和悲悯弱势的平民情怀,这是很可贵的;而且他不仅骂别人,也骂自己,这就是很可贵的自我否定、自我解构。问好作者。
我第一次去见伊沙老师,是去听他的一节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那天上午,我背着书包急急忙忙地赶去实验楼A栋306室。在路上,我遇到一个中年男人,约摸四十来岁,他背着包,走路比较快,与我并肩走,当时我差点挤到他。如果他问我为什么走这么快,我会说,我急着去听伊沙老师的课。我当时不知道他就是伊沙老师。
到了大教室,我坐在第一排,十点十分,那个中年男人准时走进教室。他把包往教桌上一放,就开始侃侃而谈。我转身问身后的人;“这就是伊沙老师?”她说:“是的。你不是中文系的?”我说:“不是,我只是想来听听伊沙老师的课。”“那你可要有心理准备啊,他总是会拖课的。”
伊沙老师刚过四十岁,却已经有很多白发。他那节课,并没有讲多少专业的知识,可是会给学生很多启发。下课后,我把自己平时写的两首诗拿给他,让他指点,他非常乐意。说:“嗯,你下个星期来找我吧。”
到了第二个星期,我在课间去找伊沙老师,他对我的两首诗做了深刻而专业的斧正。在与我聊天中,他突然说:“你等一下,我进去拿支烟。”伊沙老师回教室,拿出一包烟,抽出一支,点上,又和我聊了一些。他说:“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又可以为了这种想法不断努力,是很好的。”我又把自己编的文稿拿出来让他指教,当时我只是想让他大体浏览一下就好,可是他却要把文稿拿回去看。我很感动。伊沙老师每天都很忙,写作,教学,却不辞讨教,平易近人。两个星期后,我又去拜访伊沙老师,当时他很忙,但也对我的文稿做了详细的指正。最后,他说:“这文稿我保存着?”我说:“不好,这只是我的草稿,等哪天真能写出点东西,一定送给您。”“好,期待你的成绩!”
伊沙老师是陕西著名的诗人,对一个诗人作家的了解,还是要通过他的作品的,我那天,又装作中文系的学生,去参观“伊沙作品研讨会”。那次研讨会,让我对伊沙和伊沙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伊沙是个很纯粹的作家,他有一种嫉恶如仇和悲悯弱势的平民情怀,这是很可贵的;而且他不仅骂别人,也骂自己,这就是很可贵的自我否定、自我解构。在《张常氏,你的保姆》里,他说:“我在一所外语学院任教/这你是知道的/我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不向教授们低头,这你也是知道的”,在《饿死诗人》里,他说:“诗人们已经吃饱了/一望无边的麦田/在他们腹中香气弥漫/城市中最伟大的懒汉/做了诗歌中光荣的农夫/麦子以阳光和雨水的名义/我呼吁:饿死他们/狗日的诗人/首先饿死我/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另外,伊沙诗歌,多用口语、俗语,比如,在他的诗中,不难读到这样的词语:“狗日的、他妈的、偷来的、装模作样、一泡尿功夫、等等。”总之,与伊沙有联系的一些评论词语是:“新锐、叛逆、口语、通俗、等等。”
最后,伊沙一直是比较深沉的人,不像有些作家,沉不住气,总爱往媒体的灯火上靠。伊沙获过很多诗歌大奖,著作很多,不仅有诗歌,还有小说、散文,在西北文坛很有名气。但他一直在校园里穿梭,像我们一样;他喜欢默默地抽烟,他还不断写作。这不像有些人挂着作家是名号,并没有写什么东西,甚至写出的东西还不知道是创作还是复制。
这就关系到关于作家的思考,一个作家究竟是怎样的人?我想,作家首先是普通人,他一样有七情六欲,他一样要有安生立命的职业;他一样遇到美女会多看几眼,一样被惹急了会骂娘。只是他多的,是心中的道德原则和一颗悲悯之心。任何作家,要想保持鲜活的作家生命,就不能够脱离群众。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作家,就不会写出好的作品,因为好的作品永远产生于最朴素的感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