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和尚
我家附近有座古老观音庙,庙舍是多个村头的村民们后来自发重建的。铸了大磬,塑了观音像,并雇了一位庙倌住在那里看护。风光和尚大约就是这个时候在观音庙落脚的。
第一次看到风光和尚已是他出家两年以后了。那时候他刚从五台山学成归来,青春年少,一袭黄色的僧袍随风飘逸,俨然世外之人,几分仙姿道骨,颇让人起敬。他的家就在附近的村子里,和所有的人一样,我对他的突然出家颇感惊讶和不解。
村里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是风光和尚因为讨不到媳妇才出家的。风光和尚本不识字,是个鲁智深一样的粗汉子,家里为他说了好几门子亲事,但总不见成。风光和尚盛怒之下决然出了家,削发为僧,跳出了红尘之外。我觉得可信,但觉得他不可敬了。他不是看破红尘,而是从红尘跑到佛界来避难了,他缺乏一心向佛的虔诚之心。我觉得这样的僧人说不定那一天他盛怒之下又要弃佛而去,再回到红尘。
所以有一天风光和尚跑到我家来串门,向我提出学两招功夫的守候,我毫不犹豫的敷衍了他。尤其是他和村里的女人聊天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问他几句:“出家人当万念皆空,一心向佛,你是和尚,何以来到凡间呛炊烟!”风光听了哈哈大笑,说:“也许你说的只是一种形式,但不是境界。形式可以装出来,但境界却需要去修炼,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我觉得很惊讶,就冲他这几句话,我又觉得他不像是跟着菩萨混饭吃的人,他倒是个有思想的人。用佛的话说,他是个有慧根的人。
过了几年,我再度回到了老家。发现观音庙被翻新,并增添了好些庙舍,盖了庙门题了词,彻底的变了样。当然这一切都缘于风光和尚勤劳不辍的四处云游化斋筹集的经费。更惊的是,他一个地道的文盲,竟然学会了不少字。他能够流畅的诵读繁写的经文,并且做记录,他都快成了学者了。
见到他是一个寒冬的早晨,大雪封道。我看到风光和尚挑着一担水在雪地里慢慢前行,留下一串长长的脚印。那一袭黄色的僧袍在茫茫雪野里格醒目,一如一叶血红的枫叶在霜的世界里热烈的灿烂着。我赶忙跑回家去,拿了相机给他拍照。他憨憨的笑,黑红的脸早已没了昔日的青春年少,倒像是西藏的喇嘛,脸上刻着沧桑和成熟。
我只拍了一张他的背影:茫茫雪地里,风光和尚挑着一担水,沿山路缓缓而上,身后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那黄色的僧袍就像是一团火,在寒冷的雪的世界里执着的燃烧着,也在我的心头燃烧着。不曾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