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到长安很远

到长安很远

2013-10-15 05:22 作者:老屋 阅读量:44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四月十三日下午,我在办公室忙着整理资料,突然接到北京打来电话,因为长篇小说《桃园一家人》的写作,获得盛大文学的邀请,去西安参加〈盛大文学——首届全球写作大展(SO)盛典〉,盛典时间四月十八日,地点在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1号都市之门千人礼堂。

接到这个电话,我心里无比激动,虽然热爱文学艺术,但起点很低,长期于基层工作,再加上工作性质以及职业范围的限制,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出去的机都会少,有时即使要开会,最多是去本省的地区一级,到省里头就没有资格了,更不要说外出他省,说起来是“山村的姑娘——头发长见识短”,于全国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民族民间文化等都知之甚少,平时虽然有些文字积累,但多是“瞎子过河——摸着石头走”,很少受过专门的培训,更不用说有什么名师指点。所以,能有这个机会去见识一下,当是求之不得。

我记得读初中的时候,历史老师给我们讲过:“西安——古时候称长安,也称常安,即长治久安的意思,历史上还有过京兆、大兴、永兴的用名。始于周朝文王时期,有3100年和1200年的建城与建都历史,是世界上‘四大古都’之一。所以,在汉唐时期,就世界而言,‘西有罗马,东有长安’之称,是历史上最早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与发祥之地,那里有著名的秦腔、丝绸之路、黄帝陵、秦皇陵、兵马俑、大雁塔、钟鼓楼、华清池、西安事变等……在长安,可见中华文化的辉煌底色和神韵,可见帝王将相的记忆和写真,可见唐诗宋词的典雅与华贵;可见秦砖汉瓦的古香与悠长……”

挂了电话,我马上回去告诉妻子,便到寝室楼上查看中国地图,看西安相隔我们这里有多远,走哪条路最近,我看去看来,只有坐汽车到秀山,再坐火车到重庆,转而到西安。

激动之中,半夜没有睡着,第二天有人对我此次远行的看法是——不起多大作用,没得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叫我不要去,去也是白花钱……可是,妻子全力支持我,说:“既然邀请了,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准备四千块钱,你去就行了……”

我说要不了那么多。

妻子说:“出远门,多带点钱无妨,如果看到有中意的东西,想买就买,不要留下远行的遗憾,我怕你语言不通,与人交流困难……”她替我真有些担心,因为我是第一次一个人外出,又是去西北地区,气候水土能否适应,加上人生面不熟,一口土话……说起来是真的,语言不通,是最大的心灵障碍,因为我的普通话水平很差,平时只能说沿河土话,地方口音特别浓厚,恐怕让人难以听懂,也是事实。

可是不去,又觉得机会难得,因为长安是古代都城,是帝王将相居住的地方,古话说“生在皇城有三分福”,在那里有号令天下的大气,有朝气蓬勃的紫光,有才子佳人的贵气,有洪福齐天的灵气……所以,我很想踏入那片深厚的皇土地,去感受一下目光长远的平原浩瀚,温文尔雅的文化精粹。

第三天早上,我搭乘柒山村冉支书去重庆西南医院复查身体的方便车,当晚住宿重庆,次日早晨上火车,到西安车站的时候,已是晚上零点二十分,便住西安铁路宾馆。

回想途中,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他自我介绍说:“我在重庆生活近二十年,是做餐饮业的,老家在延安,离杨家岭不远,毛主席曾经所住的窑洞,就在我家乡的背面……”从他绘声绘色的叙述中,我仿佛感觉那窑洞就在眼前,毛主席背起双手还在走来走去。陕西——延安——西安,这个伟大的圣地,的确有着恢弘的神韵,有着5000年的浩长历史,寸寸泥土,点滴黄河之水,都在讲述着无数的历史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感动世界的一个音符。

一路交往,彼此沟通,让我对陕西、对西安、对延安,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他说:“不论来自哪个地方,办什么事情,既然坐到一个车厢里,就是一个临时的家庭,就像平时在家里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谈放,高高兴兴过一天,坐车很快就到了。”

他还会唱陕西民歌,有《五哥放羊》、《赶牲灵》、《三十里铺》、《崖畔上开花》等,一首接一首,不断饮用黄河之水,凝聚陕西黄土,歌声清脆,豪情壮志,自由奔放,就像陕西农家的米酒,看起来清爽浓烈,闻起

来醇香厚美,飘逸万里,特别是唱那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时候......我心里更感无限的亲切与温情,滚烫与炽烈,联想到毛主席为什么要将陕西作为革命的摇篮之地,更多是因为陕西的文化大雅与深厚,陕西的历史伟岸与高大,陕西人民的勤劳与亲和。

到了西安北站,最后下车的时候,他一再告诉我:“欢迎到延安来做客,欢迎到我的家里去,如果你要去延安,之前就给我打个电话,我一定来接你……”我听他滔滔不绝的道话,以及为人谦虚,礼貌待人的诚恳态度,觉得陕西人很大气、很率真、很热情、很豁达,真有充满着集聚皇土,透着历史风韵,展现光芒万丈的时代气息与特质。

第二天,我一早起来,首先想到的是——去长安门前留个影,我是自带的相机,当我出铁路宾馆的时候,看到一个老人也在给自己的老伴照相,于是……拍照结束,他也顺便叫我拿他的相机,给他们老两口合影三张,那三张照片,我都换了不同的背景,目的是让西安古城的典雅,在不同的角度绽放着历史的光彩,注入异国他乡,因为我凭他的长相、动作、语言粗略判断,他不是一个陕西人,后来他给我说,他们来自马来西亚,去了香港、澳门、台湾,昨天从青岛坐飞机过来。

接着,我去城门下,仔细观看秦砖汉瓦,不断摸了摸,发现块块都是秦汉青灰的明色,唐风古乐的飘香。至城墙上,我悟感文王的幽深、秦皇的雄壮、唐宗的威武,一览汉唐盛世的风韵,真是“黄河自水天上来”,只有黄河的浑厚,凝聚着陕西的黄土,天人感应,才诞生出像杜甫、白居易、陈忠实、贾平凹、红柯等之类,极具开阔、豪放,富于使命和责任的时代风流才子,不知是巧合,还是别的原因,当我从城墙上下来的时候,转过一条街,走进一家书店,第一眼就看到贾平凹的《废都》耀然门口的书台上,令人夺目光彩。这本书,虽然我曾经读过,但还是不自觉地走过去,将它拿在手里,感觉那熟悉的封面,内含的重量,并没有因为时代风霜的剥蚀,有丝毫的减轻。

去盛典会堂之前,铁路宾馆的服务员,也给我作了简要的介绍,说那里是西安集科技于信息一体的一流平台,是西安现代都市的缩影……到了地点,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处处都是时代的豪华与富丽,处处都是春的嫩芽与鲜花,处处都是陕西人民的温和与亲切。

五点十二分,盛典的序幕拉开,首先是名人名家,获奖作者的登台亮相,当他们缓缓走过红地毯时,阵阵欢呼的声音,如巨浪奔腾,响彻云霄,那主持人也在一一介绍他们的汗水与著作、才艺与绝活、职位与信条、粉丝与拜客……不时,还有意调侃名家与粉丝们的心灵想法与人生情趣,听起来,个个都是文采飞扬,百般武艺。在那绿叶与鲜花、掌声与笑声的边缘里,给我的感觉是——文学艺术的道路,还十分漫长,而我仅是刚刚才开始。

我的座位是八排九号。千人大堂,座无虚席,国际出版协会副主席白锡基;第十届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中国版协副主席谢明清;人民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张呜;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著名作家周明;吉林省作协主席,著名剧作家张笑天;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薛保勤;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村;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郑彦英;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冯积岐;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延军;盛大文学总裁吴文辉;唐德传媒集团副总裁刘朝晨;著名的编剧、作家王刚;著名评论家王干、白烨、兴安;知名作家步非烟、江南、唐家三少、血红、涅盘灰、金子……以及很多作者、知名人士和粉丝们都齐欢一堂,共饮文化大餐,场面恢弘,气势磅礴,令人实在振奋精神。

在主持人的导演下,随着著名吉他师“唐朝老五”等一个又一个精彩节目的演出,600万元版权交易金花落各家,其中荣获30万大奖的作品有:涅盘灰著作的都市言情类《逃婚俏伴娘》,金子著作的官场职场类《我不是精英》,隐为者著作的武侠仙侠类《名法仙门》,卫风著作的玄幻奇幻类《盘丝洞38号》,王雁著作的悬疑灵异类《大悬疑》,睢安奇著作的剧本类《北京烤鸭》,刘猛著作的军事文学类《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歌痕著作的历史征文类《射日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革命》……《大悬疑》同时获得100万元大奖,最后将盛典推向高潮,在阵阵掌声与鲜花中,最后缓缓落下帷幕。

第二天,我去了骊山、华清池、秦陵地宫,秦始皇兵马俑……再次悟出,一部浩瀚的历史文化典籍——长安,真是博大精深,妙趣无穷,让人读不完,也看不尽,而且绕有风味,让人爱不释手。

本想再住几天,可是没有时间,因为我是分管烤烟的副职,必有一份责任,那独具一格,偏清香型,富硒烟叶生产基地的沿河山乡,正是烤烟移栽的关键季节,而且我出来的时候,给领导已作了保证,最多是四月21日要赶回来,不能言而无信……所以,我不得不留念心头,再在地上重重的踩几脚,目的是多沾一点皇土,多带一点文化底蕴,多带一点……最后,在灯火玄幻的夜色中,恋恋不舍地登上飞机,再次回眸长安,“长安虽好,不是久留之地。”

本想用照片帮我记忆长安,可是偏偏那相机不作美,程序出问题,没有留住一张照片……遗憾至深,只有让长安留在我的心中,“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回来以后,同事们问我,这次去西安的感觉如何,我给他们回答的是:

——到长安很远!

2010年5月15日于晓景

相关文章关键词

《到长安很远》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