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难忘那段无本的岁月

难忘那段无本的岁月

2013-10-15 05:26 作者:天晴 阅读量:25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七十年代末,我背上书包上学校。在我们村落里,上学称上“书房”。于是我怀着对“书房”生活的憧憬,懵懵懂懂开始我的读书生活。书包是妈妈用一块漂亮的花布手工缝制而成。书包里盛着一块手绢大小的四周用木框框起的小黑板,几支滑石切成的条条状的石笔。还有一块用来抹擦小黑板的抹布。

“书房”坐落在村子西头,我家在村东头,长长的石板路,我有足够的时间炫耀的自己书包里的宝贝。我家因为父亲和哥哥都在城里上班,妈妈在村“育红班”照看学龄前的孩子,家里只有我一个吃闲饭的,所以书包里的装备要高级。同龄的伙伴大多兄妹五六个,虽然当时读书费用很少很少,但他们书包里的内容可显得单薄的多了。仅仅的一支石笔,还有一片他们父亲小心修好的比较周正的灰黑色的屋瓦。屋瓦在这里是用来当上课做练习的小黑板用的。样子丑点笨点,也不平整,但在上面写字一样很清晰。并且即使被小毛头摔坏了也不用多么心疼。木框的小黑板样子周正,使用起来轻便,但是比较薄,不小心就会摔坏。

因为都是同村的伙伴,十几个人都是从村东头的“育红班”升级到“书房”,除了“行头’的新鲜,彼此间没有太多的陌生感。书房的老师也是本村的,一个小伙伴的父亲。辈分在村里较低,也没有太多的威严。所以,大多的小伙伴上学第一天没有太多的局促。不同的是我们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大同学一个教室,我们低年级在南边,四年级在北边,各自占领自己的地盘。有许多是小伙伴的哥哥或姐姐,当我们被安排在座位上,不安分的扭动着身子,甚至兴奋却小声的和自己的或邻家的哥哥、姐姐打个招呼,使个眼色时,得到的大多是冷眼或漠视,全然没有往日的友爱,也许在四年级哥哥姐姐的眼里,我们这些小毛头的行为很幼稚,或许他们事先被老师教导上课时间要给我们做个好榜样。

渐渐我们这些小毛头,不再多情于北界。老师不在,我们就三五一堆拉呱,高潮是老师内定的班长抱来了新书,我们一下子都坐正了身子。眼睛全盯到了最前排的新书上,按捺不住的兴奋,盘算着早早到手的课本,如果看到其中那一本都点卷,就默默数点着,祈祷别在发书到自己的时候,正好轮到那本书。啪-啪-书被班长很气势的扔到桌子上。我们宝贝似的赶紧捧起书,凑到鼻子上闻闻诱人的墨香,再赶紧翻翻里面有没有破损,一切正常,才安下心来看一看课本的彩图,或卖弄似的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母或字。上学之前我们大多从哥哥姐姐那里学到了一丁点。

日子就这样,每一天听着老师用浓浓乡音的读书,手把手教我们写字。偶尔挨个?,打打小架,打打小报告,一天天重复着。

很快一起来的小伙伴间有了小小的分裂,学的快,写字周正的,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有时还可能有一支石笔这样实惠的奖品。偷懒的,上课调皮的,往往被罚到讲台旁,端着自己的黑板写十遍或二十遍的拼音,或生字。也有了借口昨晚的作业因为妈妈或者爸爸不小心给抹去了,只好端着空黑板或屋瓦到学校请罪的偷懒生。老师即使有疑惑,也因为这些黑板的确有容易抹去的缺点,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偷懒生过关。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屋外墙上写什么标语,让班长领我们默写生字,我总是前几个默写下来,看看同桌挠头的样子,悄悄把小黑板竖起,同桌很快一撇,赶紧写到自己的小黑板上。因为自己默写很顺利,我就有时间打量伙伴们的窘况,还真有半天想不起来的,眼巴巴等待班长重新喊一遍。可班长一个生字只喊三遍,此时我脱口而出,模仿班长的拖长的声音:“默个‘上---楼---’的’楼’字”,话音未落,老师一步闯了进来,于是我被揪到前面,老师正好手里拿着烟斗,于是我的小脑袋就被烟斗不轻不重磕了三下,委屈的回来,一个挨一个排队端着自己的小黑板,到课桌前给老师检查,一个冒失鬼因为全对兴奋,一转身,他的厚黑板撞到我正端着的小黑板上。一声轻微的裂声,我的小黑板裂成了两半,幸好有木框箍着,两半没有分家。于是这块有裂缝的小黑板就伴我度过了小学一年级。

上了二年级,有了一种本子,第一层有一层薄薄的塑料纸,下面是像如今的复印纸一样的一层。用硬硬的圆头的铅笔,写满了一张,把第一层塑料纸一掀,就会消除字的笔画。这样的本子大约十页的样子。可重复用,但次数多了,再掀,字迹不能全消失,就该淘汰。

往事如烟,但那份纯真快乐的记忆,常常露出诱惑的笑脸,让我怀念。。。。。。。

相关文章关键词

《难忘那段无本的岁月》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