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下厨
习惯了东京清淡的饮食,儿子确实不能吃太油腻的东西了。无奈深圳太多诱惑他的食物,回家的第二天还是忍不住去外面吃了顿麻辣火锅。
结果,同去年一样,引发急性肠胃炎,服用了一周的药,这两天才好。
想着今天要给儿子吃什么。会议结束,上楼简单整理了办公桌上的物品,请同事帮忙安装了电脑,10点多便离开了单位。
中餐煮了素馅水饺。
“晚餐呢”?我和儿子商量。
冰箱里还有不少小叔子年前从东北带来的牛肉,问题是怎样做给儿子吃。一定小心别再伤他肠胃了。
灵机想到一种不很正规的西式做法:用高压锅将洗好的牛肉加土豆、西红柿、胡萝卜、洋葱……放在一起压。这几种食材组合既可以产生类似罗宋汤的鲜美味道又可以软化牛肉除去腥味。
“好啊,您先去把冰箱里的牛肉化开,准备好了我做”
儿子要亲自下厨了,我好开心!
东京两年多的独立生活,他也学会了几道菜。不过今天的这顿牛肉餐,应该是第一次尝试。
系上粉白相间格子的围裙,满心欢喜地在厨间忙碌着:解冻了牛肉、洗干净了西红柿、胡萝卜、土豆,把它们切好,分别放入盘中,很好看的颜色呀。
这个假期,因为小叔子、小姑子两家人的到来,过得很忙碌。不过,也同小姑子学会了一些家事。尽管怎样努力也不及她,但心里想着要向她学。小姑他们带过来的“打糕”、“米肠”还有各式已经腌制好的泡菜。这些民族的传统食物做得真好,深圳尽管也有好多的韩式餐馆,但没有小姑子做的味道好。
我佩服她做家事的干净、仔细,擦地板她不会漏掉任何一个角落,洗碗的程序也很复杂,两个卫生间在临行那日也被她洗涮得干干净净……
小姑他们因为家里有生意只在深圳住了6天,夏天或许还可以北京再见吧。
不知其他人怎样,做事的时候,我总会不停歇的胡思乱想,刚刚到楼下超市买菜,人流中一位熟悉的老人背影直入眼帘。因为降温他穿了一件黑呢长衣,带着一顶礼帽,微微有些弯曲的背影令我一震:那步态像极了已故去的老父亲。恍惚间我甚至停住了脚步,若是过去我一定会下意识地避开,那心底隐隐的痛仍会即刻改变心境。但渐渐地察觉,自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竟有了面对的勇气,甚至可以同丈夫笑谈爸爸妈妈的片段记忆了。
不是吗?如今我也成了老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谁又可以抗拒?
唉,自己明白,真实的内心常常会很脆弱。儿子的归来固然令我终日喜笑颜开,可想着他又要离开,心里总还是酸酸的……
什么时候才可以就这样每日的伴在我身边?
不容易了吧?
或许将来的日子,相聚需要更长久的等待。
这就是为人父母的最终结局吧?
“胖胖,都准备好了,你出来吧!”儿子从小就胖,所以一直这样的叫他。(人多的时候自然不会)
我有些紧张他的验收:“土豆的形状太方,应该不规则;西红柿可以把皮去掉吗?”
“怎么可能?它又不是土豆。”
“开锅后西红柿会融化,那皮不能吃。”
“把它检出来嘛。”
整个烹制的过程多少有点试验的味道,儿子竟然还想到放了些红酒进去。
我和儿子在厨间忙得不亦乐乎,我给儿子打下手:油、蒜、牛肉……我很怕自己拿错,或速度跟不上。
丈夫今天却是少有的安静,拿了份报纸躺在沙发里“孤独”的很。
的却,有儿子在身边的日子,他的地位剧降。
我可以不那样“唯命是从了”,儿子成了我当然的最高领导者。前天的“英超联赛”丈夫喜欢“曼联”,儿子喜欢“阿森纳”,我明确地站在了儿子一面,老公只能一脸儿的无奈。
我不知道儿子今天做的这道菜叫什么名字,但很成功,色、香、味俱全呀。
今天的晚餐一家人吃得很开心,我喝了好多啤酒……
客厅、主卧的两台电视机被父子俩人占着,不想打扰。悄悄的还是坐在了书房的电脑前。儿子在看“三国志——中美苏外交风云录”。
客厅那边传来李叔同《送别》的歌声。我很喜欢这首歌,每次它都能打动我: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歌曲是由空政歌舞团歌唱演员郑莉和她女儿共同演绎的,极好。虽带给人淡淡的忧伤,但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