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入眼帘中的感慨――旅日见闻之二
清晨,太阳刚刚露出笑脸,我便走出了女儿的家门,开始打量起——这个令我惊奇又陌生的城市一角生麦来。
生麦是横滨市的一个区,虽然偏离市中心,少了许多大都市的繁华闹景,但却更显静谧、温馨。信步走在大街、小巷上,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天很高、很蓝,树木很绿,街巷基本都是黄土不见天。不远处,一建筑工地正在大型器械挖地基,几名建筑工手握喷水器,不停地往曝露出的泥土上喷洒清水,以防扬尘;街巷清一色的柏油路,很洁净,我曾经刻意地寻找“卫生死角”,却让我无所收获,几乎看不到烟头、纸屑;偶尔清风扑面,却也没有一丝灰尘;这不能不让人赞叹。
居民生活区内随处可见用大纱网罩起来的垃圾投放点,里面的生活垃圾堆放的很整齐,甚至连旧报纸、书刊、纸箱、塑料瓶等都被捆扎得整整齐齐,每天自有保洁车清走,没有看到丢弃大型器物现象,如果哪家有废弃的家具、电器类,都要请清运车运走,而且要付垃圾处理费的!“打击乱扔垃圾的犯罪行为”的醒目标语随处可见。难怪女儿再三嘱咐我,在日本千万不要随地吐痰、丢杂物,看来这也是“犯罪行为”哩!
几天下来,我便对孩子居住区,有了深刻的印象:绿荫簇拥着房屋,有轨电车在居民住宅区内穿行,神社(墓地)与居民区为伍。
由于日本土地金贵,频发地震,所以除大都市区外,房屋建筑基本都是木质结构的小高层,而且比较密集、户型也小,远不如我们中国目前的民居建筑,哪怕是最小的动迁户型。所以,我看到有不少过去遗留下来的较大的旧宅院,都重新改建成几栋二、三层的小洋楼了,或出卖或改建成一间间犹如鸽子笼般的小居室出租给外来打工者;漂亮的古式民居建筑,现在已经不多了,而且价位也不菲,要近亿日元呢。
日本人对美化、绿化家园和工作环境十分偏爱,哪怕是房屋之间只有几尺的间距,也都会在房前屋后或四周种植些诸如金桔、柿子、桂花等树木,绿荫簇拥着房屋,甚至都遮住了窗户,挡住了阳光,每每驻足观望,心里很是纳闷:难道日本人不喜欢阳光?有的住户还在门前摆放了盆景,远望去犹如微型的花园;正值金秋十月,金黄色的桔子、柿子挂满了枝头,不仅漂亮,也令人欣慰;花草树木多了,自然就有了花香阵阵、蜂蝶飞舞、鸟雀鸣唱了。
有轨电车是这儿的主要交通工具,快速的、慢速的,南来北往,几分钟就会通过一列,上班、出行、刷卡乘车,转站换车也不必出站台,重新刷卡换车就行了,十分方便;有轨电车达不到的地方,则运行着公交巴士。
然而,由于土地稀少,大多数电车都会在沿着居民小区,甚至绕着房屋,轰隆隆的穿行,自然噪音就很大;女儿家附近正在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为了尽量减少在居民区穿行,就不得不修建了跨越式的高架桥,这自然就会招来众多居民的反对,我看到不少拥有私产房照居民的家门口都贴出了反对的标语或“大字报”呢!在日本居住在公租房的居民是没有资格对有关公益建设项目提反对意见的,这样的有关民生的法规,与我们国家比较起来,就显得
既霸道又无视居民的正常述求了,至于反对能否成功,就不得而知了,据说,政府部门会给私人住宅一些补偿,还特地为这片居民区修建了一座大型公园,作为整体补偿。
这儿的交通秩序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公共交通便捷,人们出行主要是乘坐有轨电车,公路上来往的也大多是公务车,私家车很少见,有也是如丰田、本田类的小型轿车,出租车也不多,这自然减少了交通压力。停车位少,而且价位很高,是分白天和夜晚,并以小时收费的,车库费用更是高不可攀的。大街、小巷,看不到停放的车辆,就是停放在自家门口也是不准许的。联想到我们国内的交通情况,就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了,主要是政府对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的建设投入少,反而不顾国情,一味的鼓励、引进汽车制造业,造成了大车、小车满街跑,不论穷富都买车,车满为患,交通拥堵、停车难、行路难的局面。日本的车是右边驾驶,左边通行,连行人也是左边行走,这和中国正好相反,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是出于政治原因还是地理原因,我就不得而知了。
交通很人性化,车要给行人让路,我很有感触。几次当我要踩着斑马线过路时,总会看到一些运行车辆,老远的就停下来,等候我通过。习惯了国内经常为躲闪南来北往飞驶的车辆,而倍感恐慌的我来说,此情此景也颇为不习惯,情不自禁地举手示意让车先通过,这时就会看到司机会微笑举手或轻声按一下汽笛,以示谢意。
不过我很少看到警察之类的人物,只是早晨在公路边的一个警察所,会定时看到一个身着黑色警服的的,不知是交警还是警察,双手拄着一个大警棍威严的站立着,目视着。这也许是一个常态,但对于我们国人来说,自然就会联想到日本侵略中国时的日本警察样子来,心里不免就会升起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也许是由于那个令人发指的年月,日本的大肆侵华给中国人造成的伤痛太深的缘故吧!好在后来的几天中,我没有看到日本自卫队的大兵,自然减少了许多心中的阴霾。
这儿的社区也很规范,虽然我没有看到像我们国内那样挂着居委会或是某某社区的大牌子。但每个居民楼都会有人管理,每户居民都会挂牌轮流值日,清理楼区卫生或是巡视安全。楼内居民也很有礼貌,每每早晨或是乘坐电梯相遇时,不论认不认识,都会主动鞠躬问安,开始不习惯,竟然无所措手足,由于不懂、也不会说日语,一时拘谨的不知如何是好了,习惯了,我也会主动地点一下头,并都囔着一句连我也听不懂的话,以示问候。现在想起来也觉得有些好笑。嗨,谁叫咱不会日语呢!
每一个居民社区内都会有一个较大的活动会馆,既有摆着不少玩具,专供儿童游戏的活动室,也有读书室和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器械场所。会馆内也会定期开展一些育儿讲座和老年人健康讲座。社区也都有供人们休闲的街心公园,也有一些儿童活动和成年人健身器材,只是利用率不太高,不如我们国内公园和健身场地。
居民楼内时不时地会看到组织老年人自费旅游的通知,颇受居民的欢迎。大街上也会看到一些骑自行车或徒步的健身者,有一些徒步年轻人,特别是女性,竟然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后来才明白,那不仅仅是为了防晒,主要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明星,怕被别人认出来惹麻烦,这也许就是明星的烦恼吧。
在街上时不时的会看到犹如共产党、自民党、公民党等一些党派竞选议员或县市长的海报和参选者的画像,宣传各自的利国、惠民的执政纲领;居住在社区内曾经被选为议员的人,也会在自家的门前挂上XX议员的牌子,据说是为了方便居民们随时前来咨询或反映问题,民意代表切实为民服务,这不能不让我感到惊叹。
坐车或徒步市区,经常会看到一些神社和居民住宅相连为邻,这里不仅是百姓在重大节日来此拜神求福的庙宇,也是拜祭先人的地方,因为这里安放着很多日本居民先人的骨灰。安放费用也是很昂贵的,有很多人家就把已故去的亲属的骨灰,集中安放在一个墓地,只是插上不少写有各自故人名字的灵牌以示区别罢了。
这儿虽然没有市中心那样繁华,但是超市、服装店、图书店、幼儿保育院、食品杂货店、饭店不少,生活购物比较方便。
幼儿园大都是日托,收费也和我们国内大为不同,每月的收费标准不像我们国内那样,千篇一律,高的吓人,而是根据家长每月的工资收入缴费,高的就多缴,低的就少缴;也不是随意就可将孩子送进幼儿园的,只要家长不工作,那孩子就必须由自己带领,不能入园的;孩子放学回家时,也必须由事先指定的家长接走,如果指定的家长临时有事,那么,也得这名家长亲自电告幼儿园教师换人,否则,不管是谁也休想将孩子接走,确保了孩子的安全。这一些举措,是极具民生和安全意识的,我想也是我们中国亟需学习、借鉴的。
只是物价特高,尤其是水果那是论个来卖的,一个苹果也要和人民币八九块,一个西红柿也得六七块,在饭店吃一碗面也得八九十元。超市里食品、蔬菜、鱼肉等都是搭理得干干净净,买到家只需按说明,打开包装做或直接吃就行了。日本对超市过期蔬菜、食品是有严格规定的,打击也很严厉,所以一到晚间超市就会对当日的有些蔬菜、食品打折降价处理,这对于收入低一些的家庭或外来打工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快事。
更有一些咖啡店、特色小吃酒家,游戏厅等遍布巷子深处,每到夜幕降临,这些店铺就会霓灯闪烁,顾客络绎不绝,直到深夜或凌晨。据说这是由于在日本工作压力很大,所以不论是白领还是蓝领族,下班后都会到这样的地方,或喝杯咖啡、或饮点小酒,聊聊天,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这样的场所比比皆是,遍及日本各地,可见日本上班族的压力和艰辛了。
今夜,月圆星繁,微风轻拂,异国小巷深处,一缕银色的月光将我眼帘中的感慨,拉得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