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喂养的村庄――爹有娘有,不如怀揣自有
人生于世,爹娘自然就是最亲的亲人了,从小到大,和自己的爹娘吃住在一起,尤其小的时候,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有自己的爹娘操劳,花父母的钱,吃父母的饭,父母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无疑就是我们自己的,那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似乎用不着自己去动脑筋考虑。当然,小村人口头流传的一句话是:爹有娘有,不如怀揣自有。这似乎让人感到儿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不一定是最可靠的,尤其经济方面有时是划清界限互不包容的。
其实,不管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多么庇护,不管自己的父母多么富有,按照小村人的逻辑,是教育人们,不能一味靠着大树好歇凉,人应该有自强自立的精神,要靠自己的双手和勤劳创造财富和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创造的财富和生活,才有坚实的基础,日子才会踏踏实实过下去的。在父母的羽翼下,忘记了去飞翔,有一天你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父母的财富,那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其实远远比不上你自己创造的,唯有自己创造的,才更有价值,更让你感到充实和富足。更何况父母和子女之间,天长地久也会因经济问题发生纠结,甚至于闹得鸡犬不宁。因此,要想自立,就要把父母创造的看做“别人的”,那是不属于自己的。唯有“怀揣自有”,才能挺起腰杆堂堂正正做人。
在我们村上,就有这样一家人:男人在外面当工人,女人在家里带孩子务农,那时在外面当工人的人家,自然是全村的头户了,日子远远过在别人的前头。因为别人有口粮,他家自然也有;他家有钱,别人却没有。每当按月准时寄来一张汇款单的时候,别人的目光几乎能从汇款单盯出火来。反正在好久的一段时间,他们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儿子成人结婚,老子退休回家赋闲,村上人开始打工,原来的那种格局自然也悄然发生变化,好多人家条件逐渐好转,笑颜逐开,日子越来越有滋味。这家人却反而内战不断升级,儿子儿媳老是觉得老子把钱掐下,只拿出一部分开支,其余的好像存起来了,于是有抱怨到指鸡骂狗,甚至于撕破脸皮,老婆子云里雾里,也对老头产生怀疑,站队的时候也就选在儿子媳妇那边,老头满腹的委屈和苦水只能向村上的人倾诉。终于,儿子在一次超级内战后,带着自己的媳妇卷起铺盖加入到外出打工的队伍里,没想到凭着小两口的好苦性,没过几年,家里摩托车、三轮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等等一应皆全,还推翻原来的破旧土坯房,盖起了一砖到顶的瓦房,少说也花了一二十万,当然这一二十万肯定不是他老子存下的,那些有限的退休金,全家人的日常开销早就报销光了,而是儿子“争了一口气”的必然结果,奔向了现代化,日子自然又趋于正常,尝到了花自己挣来的钱的自豪和满足,走在人面前肯定感到理直气壮,那就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试想,要是当初儿子不及时摆脱对老子的依赖,没有“争一口气”的胆略和魄力,能有今天自己创造的现代化生活吗?
“爹有娘有,不如怀揣自有”,这是一个很简朴的真理,世界上最靠得住的人就是你自己,父母总归有“靠不住”的那一天,只有拥有自己的,包括双手、财富和自立,才能在大树不能为我们提供荫凉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撑起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