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江之南印象

江之南印象

2013-10-15 08:24 作者:伍胡子 阅读量:25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太多诗文故事给了江南柔美的风骨,这是否就是数千年南朝悲剧的根源?

初到江南,夜宿小镇,丝丝情怯……

乌镇

乌镇古名乌墩,“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

典型的江南水乡。娴静的河流,悠长的小巷,古老的民居,隔河闲聊的吴侬软语……

清晨,傍晚,细雨如丝,烟柳如画。

临河依窗,三两知己,青梅煮酒,悠悠河道,点点灯火,听船桨咿呀之声,看油纸伞下穿蓝印花布的小姑娘,论千古诗文……

未能亲逢还原于生活本色的乌镇,甚憾。

南浔

丝绸商贾云集之地。显殷实的深宅大院,作陪衬的小桥流水。

街边散户现做东坡肉,肥不腻,糯而软,鲜香四溢,入口即化,美哉!

中山陵

虔诚而敬。

参天树木,开阔而漫长的甬道,似您宽广的胸怀,似您宏大的人生。

仰视,唯余仰视……

“天下为公”,彰千年华夏精神,警万代神州子孙!

未敢言体味先生精神之精髓,只盼得先生思想之清润,荡吾身之尘,不虚此行矣。

先生一生辗转,虽灭封建之残烛,未能阻死灰之复燃。踉跄而退,时乎?运乎?势乎?

而今,亦绝乎?世人觉乎?

秦淮河·夫子庙

初识秦淮,杜牧《泊秦淮》;

再识秦淮,朱佩弦《桨声灯影秦淮河》。

乌衣巷犹存,朱雀桥何在?全无辉煌之气魄,淹没于熙熙攘攘的角落中矣。

这是否诠释了虽贵为六朝古都,却都破不了六十年宿命的原因?

秦淮风月,早已胭脂成堆,淹没的何止是谢安的棋子、魏晋的风流?

而今,数十万人的鲜血,染红的不应只是美人的红唇和游客的笑面!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李煜走了千年,还是太匆匆……

三国水浒城

古代的赝品,现代的道具,有形无韵,不说也罢。

相关文章关键词

《江之南印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