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山水有气韵

山水有气韵

2013-10-14 16:10 作者:诗柔 阅读量:25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这次我们旅游团一行筹划的是凤县两日游,要去的是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和紫柏山生态探险区。听导游小姐介绍,凤县通天河森林公园位于秦、蜀、陇咽喉地带,秦岭主梁附近,地质构造复杂,山高水清,景色秀丽,历来是军事活动的频发地区。秦末,刘邦经此进驻汉中,后又经此进攻项羽,有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曾从凤县经过。听到介绍,我才想起,刚才途径的大散关也应是兵家必争之地了,难怪陆游留下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名句,虽然未到通天河,那种心驰神往之感便悄然而生了。

一路上,峰回路转,旅游大巴沿着盘山公路迤逦而行。路畔林木葱郁,蔚然成荫;远眺峰峦叠嶂,奇峰耸立,崖壑峥嵘;瀑布飞珠溅玉,如挂白绫,山下小溪环回,潺潺作声;潭影波光粼粼,和峻拔的山体动静结合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沿途仿建的农家院落小巧别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水韵江南美景。看着山水人家长卷渐次展开,伴随着车内指点江山,汽车进入了大山深处,通天河森林公园到了。

呜呼,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我们下了车,身在群山之中,但见高峰入云,起伏流走,仰视则感对此欲倒。清流见底,泠泠作响,如闻商音羽奏。极目群山,层峦叠嶂,绵亘窕渺。近山则千百成峰,负势竞指,缘山荣茂,悬泉听瀑,顿觉爽籁生胸襟。人在山腰,则见松生岩侧,捎云蔽景,蓄雾藏烟,山腰积雪初融,云环雾绕,临壑松风,更显亭亭孤绝。山水赏罢感叹:真乃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最惬意的莫过于山高人为峰,登高一呼,余音萦绕,山鸣谷应;跻身凌云顶,送目骋游,昊天寰宇,恢弘浩荡,群山拜服,真有蹑足帝位,纵横捭阖之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大概指的是山山水水对人移情易性的作用吧!其实,登山临水,不只是纵情于山水,得须臾之释怀,更重要的是返璞归真后的率直恬淡,在迥脱尘根后的终极开悟,是以有我之境入无我之境的通达,乘万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紫柏山生态景区不同于通天河公园,这里山高林紫,缆车援斜谷缓缓而山上,人坐其中,如肋生双翼,凌空而起,浮动在紫柏之巅,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真有“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之慨。

看吧,那屹立于天之间的山是稳定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依山势,自天而下渗入山之机理,汩汩融聚出于孔隙,凌空而下,成浩荡之激流,“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体现出其聪颖机变,随遇而安的个性。大山不择细土,亘古于坚定不移,平静而执着;水却能乐观进取,一路欢唱,跌宕起伏,永不放弃。水滴石穿,柔能克刚,层峦叠嶂,厚德载物。“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的确,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宁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因此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能通窍而无阻滞,智者达于事理而似于水,水平静明澈,公允廉洁,滋润万物而不取,故智者乐水。

有诗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难道智者只喜欢“眼波横”而不喜欢“眉峰聚”?难道仁者又只喜欢“眉峰聚”而不喜欢“眼波横”?不是。

不管是智者仁者,非智者非仁者,不智者不仁者都喜欢山和水。因为山水阳刚与阴柔兼具,水依山势缱倦缠绵,山凭水意铿锵丰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教人安闲自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教人旷达和淡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教人超脱和自尊;“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教人以自信和豪迈……

品酒要慢,赏画要细,看史要智,读山更要睿。读山,读怪石嶙峋中一棵树木,读出生命的顽强;读草木攒动,读出生命的活力;读岩石积淀,读出生命的沧桑。

饮茶要思,听琴要悟,观星要恒,赏水更要慧。赏水,赏激流险滩中一簇浪花,赏出生命的乐观;读飞流直下,读出生命的激情;读碧波浩渺,读出生命的浑厚。

凤县通天河与紫柏山教我学会品读山水,虽旅途劳顿,我无悔此行。

山水皆有气韵,用心读,可以读出人生。

相关文章关键词

《山水有气韵》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