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塔山情思
夏日里,中青班同学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到石塔山体验军营生活。
对石塔山的感知源于父亲的唠叨,说他青少年时期,有一年冬季曾在石塔山一带修马路,受尽石塔山上狂风与严寒的肆虐,干了一个冬季,所得的工钱仅够在旧县城买件“卫生衣”御寒,使我听之凋朱颜。可以想象那年头谋生是何等的艰难,但也使石塔山成了我印象中极具挑战性的地方。
一部大巴和两部小车准时从党校门口出发,一路颠簸一路歌,车子过了福全村就开始向上攀升,穿行在青山绿水间,出没于青烟白云际,望着窗外青山滴翠,白雾缭绕的美景,大家心情格外舒畅。大约行驶一小时四十分钟到达石塔山军营门口,经过一番“暗号”对接,队伍顺利进入营区,开始尽览石塔山胜景。
石塔山位于古田与建瓯交界处,地处古田北部,是古田最高峰,距城关六十多公里。据部队的官兵介绍,石塔山海拔1629米,但也有相关资料记载是1611米,少掉的18米听说是建营房时被削掉,不知是否真有其事。山上有南空部队在此设立的雷达站,该站雷达屏幕上可以适时观测跟踪台湾全岛和东南沿海机场飞机起降的详细情况,该雷达站还为当年成功击落擅自入境的美台U-2高空侦察机立下汗马功。
我们下了车从南面进入营房,展现在眼前最醒目的是北面山顶一个巨型穹顶和高耸入云的天线塔架,右边是崭新的营房,左边是用条石砌成的现已废弃的老营房。由于是军事重地,我们还是就山说山吧。
石塔山顾名思义,山上多奇石。由于海拔高,山上鲜有参天古树,多见新生灌木丛,硕大巨石遍布山头,如水牛,如卧虎,如狼群,如野狗,如猎豹,如雄狮,分别出没于丛林中,神态各异,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山顶几块巨石垒叠,形如石塔,大概石塔山名称就是由此而来吧。巨石宽大的侧面上刻写上“军魂”、“千里眼”、“报国”等巨幅石刻,表达了守山官兵的拳拳爱国之情。在这山顶除了巨石给你印象深刻的外,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各种颜色的杜鹃花竞相开放,一株株,一簇簇,光鲜艳丽,热烈红火。山上海拔高,气温低花期迟,在山下已是花残果现之际,这山顶却是一幅山花烂漫的景象,给你的感觉必定是那种失而复得的欣喜。这漫山遍野的红花巨岩,苍松翠竹,让人心境豁然开朗。
石塔山顶,古田与建瓯的分界线自北向南穿过营房,同行的友人手舞足蹈地给我们介绍界碑的位置,说他当年如何参与艰苦的野外勘界工作,哪些界桩又是他亲手埋下云云,言语间流露出几分自豪。经他这么一说,才发现我们有意无意间都已“越界”了,好在没人吹哨喊“犯规”,感觉颇为奇趣。
石塔山西北坡有一座寺庙,名曰“龙凤寺”。寺庙就地取材,用条石砌成,形如城堡,朴实无华,没有其他寺院那种飞檐翘角,金碧琉璃的豪华气势。寺庙门口右侧立有“有求必应”碑子,彰显寺庙的灵验仙气,门口左侧立有简介寺庙的石碑,碑文开头还颇为引人入胜:天降祥云降仙来,地吐龙气龙生威,朝看云峰千重浪,晚观红霞照仙境…..碑文中介绍了龙凤寺与山西的五台山的渊源和寺庙的建设经过。距寺庙不远的左侧有一栋两层石屋,估计是举办庙事时需要留宿的善男信女的住处了,以前听说龙凤寺住有一僧一尼,山坳有水田数亩供僧尼耕种,解决日常生计。
站在石塔山顶俯瞰四野,一种雄浑景象跃入眼帘,让人激情豪迈。近前绿荫满地,杜鹃似锦,远处群山如黛,灰蒙辽远,莽莽群山在脚下奔腾绵延,宛如细浪涌动,“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天地间流云飞渡,舒卷酣畅,那壮观景色,只有引用李白那“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雄浑瑰丽的诗句才足以抒发胸意。漫步山顶,天风浩荡,吹动思绪万千,恨不能思接千载,意展万方,网罗千古名篇佳句以形容眼前壮美景色。
伟哉,石塔山,壮哉,古田第一高峰!
20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