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音乐装饰的维也纳

音乐装饰的维也纳

2013-10-15 10:18 作者:木棉 阅读量:24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在雾气弥漫的清晨,一辆精致的旅游车载着30余名乘客从克拉根福出来,风驰电掣般地往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疾行。

半个小时以后,雾气渐渐隐没,原野蒸起无数朵红云。

刹那间,晨风起处,汽路两边的碧草不断翻动着绿阴,旅游车缓缓地跑下无人的汽车道后,转了一个大弯儿,又开始向空旷的大路上飞奔……

到了,到了维也纳了。我看见影影绰绰的一个城市轮廓显现在我的眼前。这时,车徐徐地开着,像是让我们观赏。我临窗一望,维也纳的繁华盘旋着悠扬的音乐旋律,和意大利的罗马相比,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特别的现代。但没等我多想,一伙人拉着大小提琴吹着长号短号还有我不认识的乐器,打着一条标语,说是要往“金色大厅”比赛去……

听说是什么全世界的比赛。

亲爱的导游同志,今天我们是否也能随着这些演唱家们到维也纳的“国家歌舞院”去赏赏光呢?不知是谁起哄向导游调侃了一句。

No、NO、NO,你搞错了,你把“金色大厅”和“国家歌舞院”搞混淆了。“金色大厅”知道不?里面所有的东西全是金色的呀!听说从1941年起,“金色大厅”成了举办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不过别急,随着电视的普及,你也能聆听到当代顶尖指挥家指挥的世界名曲呐!

照你这么一说,“金色大厅”好像比“国家歌舞院”的名声还大吧?

小个子导游只是咧嘴笑了一下……其实导游是在搪塞我们。因为想去观光“金色大厅”、“国家歌舞院”,是要提前预定的。

我多少有点扫兴。

当然,作为音乐之都,维也纳最可骄傲的资本恐怕还不是歌剧院、音乐厅之类的,而是音乐大师留下的宝贵遗产。这一点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是无法相比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这一个个千古不朽的音乐奇才都曾在这座城市里度过了多年的音乐生涯。《命运交响曲》、《天鹅之歌》、《蓝色多瑙河》等一首首让全世界人百听不厌的乐曲都诞生在这里。有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用音乐大师的名字命名的。

这就是维也纳的音乐文化。想要追寻这些音乐大师的最后足迹,你可以到维也纳东南郊的中央公墓走一走。可眼下我们不能去,我们只能跟着团队到外环路以外的郊区,去参观“美泉宫”。

“美泉宫”是奥地利一位女皇玛利亚特利亚在中世纪修建起来的。女皇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收留了各方名人致士:贝多芬、施特劳斯、莫扎特等音乐大师都曾在她的麾下发挥过自己的才智和艺术。那时的辉煌和灿烂,为装饰这座音乐城也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奇怪的是,没让我们到“美泉宫“里面去观光?但从外表看,不亚于法国的“凡尔赛宫”。那像是用K金装饰的金黄色的大宫殿,显示出当时女皇的富有与尊严。现在也是维也纳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也许里面有什么隐秘?我想象着到了广袤无际的后花园。

从天际到水面,从水面到沙粒,从沙粒到花园,向虚无的世界延伸……这是谁的设计?不会有音乐大师们的想象在里面吧?玛利亚特里亚女皇的想象力,在名人致士的指点下,融入到维也纳的文化范畴。这后花园让我一下想起我们中国的“颐和园”……

它立足于维也纳的城郊外,仰探未来的空间,成为音乐之都最华美旋律中的一曲,在维也纳的上空永远回荡着……

在郊区与“美泉宫”相媲美的还有维也纳城西的“霍夫堡皇宫”,听说是特利女王避暑的离宫。它共有400余间房子,其中有40余间对游人开放,有一间是镜厅。当年年轻的莫扎特曾在这里举行过他的第一次皇家独奏音乐会。拿破仑两次攻占维也纳,两次都把住所选在此。这里还拍摄过电影《茜茜公主》呢?

天忽然下起了大雨,像是约瑟夫在痛哭茜茜公主……我打着雨伞没能在“霍夫堡皇宫”的“英雄广场”拍上照。

但我却在“城市公园”施特劳斯的金像前站着蹲着甚至右手抬起来举了两根手指头,拍摄了好几张彩色照。是想了结我一桩心愿,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歌曲就是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雨慢慢地下小了,我们坐在旅游车上听有人说维也纳城郊的多瑙河畔还坐落着一座举世闻名的联合国会议中心,当地人俗称联合国城。可不在观光范畴,我们只能想想耳福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音乐装饰的维也纳》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