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俗语喂养的村庄――懒汉不出门,出门天不晴

俗语喂养的村庄――懒汉不出门,出门天不晴

2013-10-15 10:59 作者:荒漠逸行者 阅读量:51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懒汉自然是好吃懒做无所事事,整天不是吃了睡、睡了吃就是游手好闲、东游西荡。在村子里,人们往往是笑懒不笑贫。只要人穷志不短,勤奋努力,还是受到人们的尊重的。有的人家,虽然家境贫寒,但走进他的家里,你仍然会看见家里总是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净整洁。但懒汉就不同了,他的家里总是杂乱无章,就像乱麻窝,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猪窝”,因为在农村,感觉猪就是最为好吃懒做、不讲卫生的动物,看见以猪喻人,早已经厌恶到了不堪一提的地步。

乡里人总是遵循“早起先看天”的生产生活规律,也就是要观测天象,掌握天气的阴晴雨雪,来安排当天的生产和生活。比如在秋收时节,要是天晴,可以割麦或者打麦;要是天阴或者下雨,可以犁地或者做些其他的准备工作。有时天气明明是晴朗的,但午后一阵风就会把滂沱大雨吹来,这样就要依靠经验来做出准确的判断。懒汉做事,当然不同,他会有自己的“风格”,说白了就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他懒得去动脑筋谋划,更谈不上像是别人那样“龙口夺食”分秒必争。他总是觉得日子还长,慢慢来还来得及。所以别人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开镰,他却还在还在红日中天、高枕无忧;别人开始收拾残局,他才开始上场打麦。有时他明明看见艳阳高照,就把麦子摊到打麦场,准备打场,谁知还没打下来,就乌云密集,电闪雷鸣,收拾不及,泡到雨中。他就很纳闷:别人家怎么在大雨来临之前收拾得一干二净,自己怎么那样倒霉呢?其实他根本不知道,别人在半夜鸡叫的时候,已近把麦子摊好,等到懒汉起床之时,麦子已经快打得差不多了。一日之计在于晨,没有良好的开端,哪有圆满的结局?

当然,“懒汉不出门,出门天不晴”不是说懒汉轻易不出门不动弹,只要一出门一动弹就会遭到天阴下雨。这句话其实也印证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懒汉因为懒惰,所以机遇肯定不好,正如人们说的“机遇往往喜欢有准备的人”,所以懒汉没有准备,自然成功的几率很小,他做事情遇到的挫折就多了,也就是“天不晴”。懒汉过日子总是喜欢得过且过,用庄家人说的话就是“将就”,肯定不如别人,那么“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境况也就不稀奇了。

前些年村上兴起搬迁热潮,在新疆、瓜州等种植棉花、果树的地方有亲朋好友的人家,被拉攀搬迁到那里,承包或者购买一些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没过几年,就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脱贫致富奔小康,偶尔回老家一趟,村里人自然是惊叹“早已不是吴下阿蒙了”,羡慕者无计其数,好多人心里痒痒蠢蠢欲动,其间不乏几个懒汉,以为别的地方遍地生金,很容易发财的,不顾别人的良言相劝,风风火火追风去了。没想到过不了多久,灰溜溜跑了回来,逢人就说那边如何不好,闻着窃笑:岂不知那边虽好,只是要辛勤努力才好,在这边你的那副懒惰样,到了那边如果狗改不了吃屎的话,连屎都没得吃,要是发了财,这真是老天不长眼了。所以“懒”字改不了,到哪里都是一样,别人的艳阳天,却是自己的“连阴天”。

所以,要想自己出门天晴,就要“勤”字当头,须知自己头顶的那把伞,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创造的。要想不被小村人当做笑料,就要自己先把自己的价值挖掘出来,即使暂且处于困境也没什么,关键是不要沾染了懒惰的恶习。

相关文章关键词

《俗语喂养的村庄――懒汉不出门,出门天不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