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夏日乐悠悠
夏日,葱郁盎然的时节,热情似火的日子。碧水蓝天,群芳争艳,百鸟齐鸣,天地万物仿佛一道盛世奇景,恰似一幅怡人画卷,俨如一坛醉人美酒,给人无限憧憬与向往。尤其乡村夏日,处处弥漫着香甜气息,洋溢着浪漫情调,充满了欢声笑语,让人心绪荡漾,神情焕发,心潮澎湃。
记忆中,童年的夏日别有情趣,其乐融融,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出生在乡下农村,对家乡那片黄土爱的深沉,对农村纯朴生活情有独钟,更对童年那段美好时光无比眷恋,因为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根深蒂固永远的家。虽村落不大,但每寸土地都粘满了我的足迹,农家院那浓郁飘香的炊烟伴我长大,还有那群调皮捣蛋,一起嬉戏玩耍的儿时伙伴,共同经历过的童年趣事,成为我心灵温存的港湾,快乐成长的剪影,时常让我回首忆起,历历在目,有着一种温馨甜蜜、难以割舍、回味悠长的感慨情愫。
我的家乡位于运河西畔一个小村庄。在我模糊记忆中,当时村东、西两头各有一条小河湾,河塘芦苇丛生,鱼儿欢畅,野鸭群逐。每逢夏至时节,上游武北沟渠都会开闸泄水,川急的水流并分两路,像一群撒欢的孩子,拼命地冲向村东、西两条小河。每到蓄水时,我们小伙伴便喜出望外,个个欢呼雀跃,争先恐后下河摸鱼虾、打水仗、学狗刨……成为我们乡村消遣的“游乐场”。有一年蓄水,排放来不少鱼虾,让我痛痛快快摸了一个暑假,几乎天天餐桌上都伴着“腥味”,那时感觉特幸福。有时,晚上等干农活的父亲回来,早早吃过晚饭便缠着父亲去河湾洗澡。那会儿农村还没有自来水,个别条件好的在自家院里打个浅井,按个吸水泵(时称“压机子”),勉强可以抽上些地下水,但水质很差,苦涩混浊,若赶上天干地旱,简直滴水如油。但这些平时百姓也舍不得用,只用来烧水做饭,如洗衣、洗澡都要提扁担去村西头那口老井打水,水质可想而知。农民劳作了一天,哪还有力气担水,索性去小河湾冲凉洗漱,缓解一天疲劳。我自幼不会浮水,每次下湾都是父亲托着,让我的在水面上尽情扑腾几下,过过瘾罢了。有时目睹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玩狗刨、蛙泳、扎猛、打挺………我心里很是羡慕,狠自己技不如人,只好独自在河边搁浅处拍拍水花、打打水仗、撇个水漂,挺多当个义务保管员,替伙伴们看管一下衣服,最终落了个“旱鸭子”名号。
村南有片沙土岗,上面横七竖八生长着槐树、柳树、榆树、毛白杨。炎炎夏日,这片小树林枝繁叶茂,成为村子男女老少遮风避雨、歇息乘凉的“风水宝地”。每到夜幕降临时,就成了我们孩子的“天堂”,晚饭后每人带把小手电,提上罐头盒,早早围聚树下,一起开始摸知了,因为那家伙爬得快,当时我们都叫它“急溜爬爬”,每晚都能摸上满满一小盒。有个叫三牛的小胖墩,经常落在大部队后面,我们还笑称他“磨蹭蛋”。别看长得虎头虎脑,人却胆小如鼠,每次掉队总是大声哭喊,大家只好放慢步伐结队前行。三牛人肥体笨,所以每次他的“战利品”都是寥寥无几,而每次收队时我们都会“慷慨解囊”,每人分他几只,哄他开心喜欢,不至于回家挨父母熊骂。回家后母亲总会连夜用盐水、花椒将摸到的知了泡起来,隔天再用棉籽油煎炸烹制,待放学回家母亲急忙拿出来让我美餐一顿。见我狼吞虎咽的憨样,母亲脸上早已笑开了花,让我感觉那么得幸福甜蜜。其实,不止晚上摸,白天也不放过机会,中午待父母睡响觉的时候,我们小伙伴们又偷偷溜出家门,拿出事先用制好捕捉工具,就是用塑料袋小网兜或用面粉,捆绑和沾连到竹竿顶端,在乡间方田小路两旁树上闻声而动,每次屡试不爽。将捕捉到破蛹成虫的知了翅膀掐去,放入随身携带的塑料袋,回家喂鸡喂鸭,时儿吃上一回纯天然、无公害“饲料”喂养生产的蛋类美食,又是一种美哉乐事。
三夏麦收,广阔无垠的打麦场也是我们嬉戏追逐的“乐园”。人们手牵驴牛骡马,石碾欢快地飞弛转动,言谈笑语间流露出又是一年风调雨顺的好兆头。而我们小伙伴则在碾压后被堆积如山的麦秸垛上,撒欢尽兴地活蹦乱跳,无忧无虑翻着筋斗。这时,总会有一些骑着自行车,托着个泡沫箱子的小贩,扯破嗓子高呼:“卖冰糕、卖冰糕……”来回穿梭在打麦场。大人们此时急忙放下手里活,赶紧跑过去给我们每人买上一只。那会儿还时兴拿酒瓶换雪糕,有时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将从家带来的酒瓶提前藏在场院里换雪糕,吃着冰爽可口的雪糕,我们个个感慨万分,心里还暗自窃喜:“呵呵,谁说有钱才能吃雪糕,没钱照样吃得上!”
杏儿黄,桃儿红,瓜熟嫡落仲夏到。每到杏满枝头,桃香满园,西瓜成熟的时候,又是我们小伙伴活跃的时候。扒瓜、偷桃可是我们特长,所谓“兔子不吃窝边草”,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去临村行动,因为那样即便被果园农主“捉住”,也不失面子,毕竟彼此互不相识,顶多让人家骂几句解解气、消消火罢了,何况咱也没啥损失,权当吸取经验,下补为例。有时,临村也有看管严的时候,记得有次哥儿几个扒瓜时不小心中了埋伏,被果园主人养的大狼狗捻得四处逃窜,险些要了小命。无奈之计,只好采取“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战术,在本村实施了几次“偷袭战”。后来,随着年龄的长大,这种“羞耻行为”便所有收敛,慢慢“金盆洗手”,个个“改劣归正”,每每回想起当年扒瓜情景,真有种“惊心动魄”、“屡战奇功”的英雄气概呢!
儿时学堂,趣事雷人。记得当年在村里读小学时,夏日生活非同寻常。那时中午有午休,晚上有自习。我是名副其实的“挂职干部”,负责管理班级学生午休。学校教室相对简陋,都是泥土地,午休时拿条化肥袋子地上一铺,躺下便睡,几扇密不透风的小窗户,加之冰凉潮湿的地面,就算凉爽一夏。最可气的是班里那俩“顽固派”,每到午休时总是啧啧不休,搅和的他人无法休息,每次我总让他俩在教室外树荫底下午休。那时还有件趣事,下午上课时学生都会在家带瓶水,里泡上花生仁,灌满凉白开,下午放学时水基本喝完,将花生仁空出来,一个个边吃边炫耀,感觉特美特爽。那时晚上有自习课,由于农村经常停电,同学们只好带上蜡烛来教室读书习字,个别条件好的带个“大炮子”,也叫煤油灯,上面罩个玻璃筒,那可富贵的象征。有次晚上回家时顽皮过头,竟将别人家柴禾垛引着了,次日不知被那个不叫义气的家伙告了黑状,我们几个一根绳上的蚂蚱,竟被全校通报批评,家长会上又被典型暴光,虽然那次受到校方严厉处置,但哥几个谁也没有怨言,真不愧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铁弟兄。我们一直相依相伴度过了美好的六年小学时光,时之今日我们还保持着这份深厚友谊,逢年过节总忘不了团聚一回,叙叙旧情。
童年夏日,趣事颇多,数不胜举。坟场树林摘?参、饶阳店集上爬石塔、芦苇丛中藏猫猫、砖窑场里放风筝、运河岸上撇元宝……都是我童年趣事,虽有些儿科幼稚,但我们那种真挚感情却情深似海,彼此间那种纯洁友谊胜似无价之宝,让我铭记于心,今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