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偶录之五
1
东篱之菊,依旧留有东晋的温度。只是此刻此地无柳牵衣扯袂。菊之细语,乃心之淡泊所释之柔辉。秋之澄净与秋之金黄,以赋与骈的句式,追溯悠远的精致与简洁。
宽袖,博带,秋染其鬓。若塑若雕,非痴之人。秋来赏菊,只须袖两管清风,携水酒一坛,诗赋若干。
高穹,无月。点点星光,若棋;叶之斑驳,如棋。人与其影弈之,解夜之幽邃。就菊而饮,菊为酒香,诗词酬和。
迎着秋之低吟而走,跟着霜之宿迹而行,那微醺之人,是否还在依着独特的平仄,打捞一副秋的景色呢?
秋,乃菊的花园,人品菊,菊香近人。一缕茶香,也匀了菊的芬芳。
2
慕风之自在。若能把生命过程诸多琐碎虚化,淡归无色无形,那会多么美好。
风之徐徐,乃吟秋之赋。
风之萧萧,乃美之歌谣。
虽无绝唱,但有心思之颤。风中有无限的内容,穷尽一生也无以完成对其阅读。
愈以物化之世界,喧嚣的机器,以及名来利往的嘈杂,使心魂逐渐失落,安宁,平和,已经退居于梦境。没有依仗,风刻人之肤表,一道一道深痕,只想我们记得教训,记得来往的路径。
风,何处是归宿,处处乃归宿。无需知晓风歇息的地方。
即使脚步,跟不上风的影子,但衣袂,丝发可示风之向。
即使,莫知风的容量,却可效风之范。
风的语言,风的举止,仍然朴素而古典。而风可去有形之尘,也可去无形之尘。风可拂去阴霾,也可拂去心之郁郁。
3
何必可以修饰。修饰其实是一种违背,是对自然之况的戕害。
我在耕作之中,把种子埋入土壤。然后,观瞻种子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而不在乎能否收获
我只想于简单又简单的物理去思考推测,返璞归真的路径。
我朝炊烟袅袅之处望去,找到散步的小径。顺小径,而遇家常,闻稻米的飘香。于平淡的生活秩序里,追溯人伦所呈现的快乐。
也在沧海桑田处,慢慢衰老。
4
沼泽,泥淖。而其上,总有简洁的物象,为其记录。因此,不怀疑具有绝对意义的“美好”会以“凋败”作为远景。
春夏秋冬,一季一痕;一痕,一季。以年轮收录。一圈一圈,环以记忆。也沿年轮而溯,听其于世事的评点。我对常遇到的巨木,必停住脚步,仔细观瞻,从树根至树梢。甚至近前,张开双臂,去箍抱,也侧耳倾听其久远年轮的发言,其对世事沧桑的喟然。
我思索:人生的边沿,无非是以生为始端,以死为终端。我以足迹,做成地表的标记,而回顾人生的风景。
生死之间,其实也就是人与其面对的世界对话的过程。不同的生死,只是人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对话的内容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