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母亲池,绝迹莲花池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庄的四周有杨柳环抱,它们像一名名坚强的战士保护着村庄。村南有一片枣树林,枣花盛开时,香气飘飘,引来放蜂人,引得蜜蜂嗡嗡叫,村东还有一片槐树林,也是放蜂的好去处。村里家家户户院中有枣树香椿树榕花树,房屋掩映在绿色里。村子美极了。你肯定以为村名叫枣花村或槐花村,不是,叫莲花池村。名字的得来缘于村南枣树林的南边有一口美丽的池塘。池水清清,莲花朵朵,游鱼条条,池边杨柳依依,这么美丽的池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莲花池,美丽的莲花池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天下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果树无果,天没有一滴雨,井水干涸,村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刚刚结婚不久的莲花姑娘,从娘家带来几坛雪水,那是腊月三十的雪,是从腊梅树的花朵上一点点采来的,用来酿酒的。莲花开了几坛给村民解渴,还有最后一坛。她的丈夫生病了,她忍着口渴饥饿想为丈夫熬药。这时不时有村民前来讨水喝,为生病的孩子,为生病将死的老人,莲花不忍拒绝,一碗碗送出,眼看还有最后一点点,她想一定要为丈夫熬药。可也没能如愿,一群孩子来了,干巴巴的小嘴,干涩涩的眼睛,他们盯着坛子。莲花只好把仅有的一点水分给了他们。她想,她的丈夫听天由命吧。她坐在炕上,守着奄奄一息的丈夫哭泣,哭不出一滴眼泪。
太阳落山时,莲花出了村子,奔向村南,她去做什么,谁也不知道。半夜有村民埋葬去世的家人,发现了村南有水了,一嗓子“有水了”,村民全听到了,大人小孩跌跌撞撞涌到水边,咕咚咕咚往肚里灌水。水真甜,比蜜还甜。村民得救了,莲花的丈夫喝了池水,病也好了。他们开始有能力思索池塘的问题,他们舍不得离开,一直坐到天亮。
天亮了,村民看清一旺水域的全貌,那么大的池塘,那么清的碧水,映着蓝天,像一块蓝色的绸缎铺在地面上,村民无比虔诚地久久地磕头跪拜。太阳出来了,一道金光照射下来,一直照到水底,微风一吹,一池的金子颤动起来。村民惊叫起来,池中央长出一大朵莲花,粉色的,紧接着在它的周围又一朵连着一朵地冒出,村民数不过来了,只是欢呼慨叹,村民又静下来,因为有笑声从莲花间响起,人们屏住互相静听,清脆的笑声,那么熟悉。有人喊,是莲花姑娘的。人们来不及喘息,莲花姑娘的身影出现在大朵盛开的莲花上,向村民微笑,接着飞向太阳的方向。
村里的长者说,是莲花姑娘感动了神仙,把自己变成一口池塘,来拯救村民。村民再次跪拜。长者带领全村男女老幼日夜奋战,在池塘周围竖起一道木质围栏,防止不干净的东西落入池塘,并在池塘取水口,建了一座碑,上写“莲花池”。
池塘的水洁净甘甜,供村民饮用,用此水煮饭酥软香甜,用此水沏茶茶香四溢,用此水洗出的衣服和新的一样。
池塘里的鱼肥肥的,无论哪种方法做出的鱼都是鲜鲜的。哪家来了亲朋好友就到池塘捞鱼来招待,用多少捞多少,从不多捞一条。捞到小鱼就放生,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事。
莲花池的莲花浑身是宝,莲花,莲子,莲叶,莲藕,每一样都可以食用,可以沏茶,煮饭,蒸糕,炒菜,食用后功效多多,消炎,去火,降压。莲花村的人们从不生病,就是得益于莲花池的莲花。
池塘的鱼和莲花,只是村民自己食用,从不送亲戚朋友或拿到集市上卖钱,村民世世代代遵守着这个不成文的规定。
村民们亲昵的称池塘为母亲池,因为池塘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村民。
池塘还是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在池塘边看荷花数小鱼,看那朵荷花开的更好看,看哪条小鱼又跳到荷叶上去了。要是有谁家的猪狗离池塘近了,他们会把它们赶跑,看着它们跑了,孩子们会欢呼跳跃。
池塘还是老人们的聚会场所,他们坐在池塘边的柳树下下棋,聊天,三五一伙,七八一群,嘻嘻哈哈,其乐融融。
在夜间,村里的年轻人偷偷到池塘边约会,看着莲花,嗅着莲香,说着情话。
如果有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莲花姑娘的笑声,谁就会在近期内有好的姻缘。打算谈朋友的小伙子大姑娘,都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到池塘边听莲花姑娘的笑声,外村的年轻人也赶来听,有的跑很远的路,也要听一听莲花姑娘的笑声。听到的高兴,听不到的撅着嘴,老人们会说他心不诚。
在我记事的时候,村民家家安装了自来水,已不再饮用池塘里的水,但池塘里的莲花和鱼依旧那么鲜美,供人们欣赏食用。
荷叶对我来说还有一大用处。下雨后,村南的枣树林里会长出很多蘑菇,我挖些回家,奶奶就把蘑菇洗净切碎放在一两片大大的荷叶里,在伴些切碎的葱蒜姜末和盐,然后抱起来,放在刚刚熄火的灶膛里,用红红的柴灰把荷叶包埋起来。当我在街上玩一遭回来,蘑菇也熟了。用烧火棍把荷叶包慢慢拨出来,吹去上面的灰烬,打开,蘑菇的香,葱蒜姜的香,荷香就飘出来了,奶奶还要给我点上香油,就又多了一道香味,更香了,百吃不厌。
有一年,我们村一户村民招了一个上门女婿,小伙子聪明机灵,可会挣钱了。他手也巧,谁家的自行车坏了,他会修理,谁家的手表收音机坏了,他也会修理,样样会,事事通。人人夸他,家长都以他为说辞,让自己的孩子向他学习。
有一天,他用电网电鱼,池塘里大鱼小鱼漂浮一层,泛着鱼肚白,他捞了几大筐,弄到集市上去卖。村干部找他几次,劝阻不了。他说池塘是大家的,谁想捞就捞。村长气得扭头就走,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老人被他气得白胡子直哆嗦。
几天后有人说,他家成了万元户,这下村里沸腾了,像捅了马蜂窝。村民都眼红了,纷纷抬来抽水机,把池塘里的水抽干,抢鱼,弄到集市上去卖,小孩子也下到池塘挖泥鳅。池塘顷刻间变了样,池塘里池塘边到处是碎的荷花荷叶莲蓬,池塘里污泥泛着深蓝色,踩得坑坑洼洼,冒着腥气。
老人们捶胸顿足,说祖宗留下来的不能破坏,这样会遭报应的。有的老人想得开,说,等他们疯过了这一阵,池塘会恢复原样的,因为在池塘中央有一个泉眼,水会源源不断的冒出来的,到那时水又满池的,莲花会再长出来的。
几天过去了,池塘的污泥再逐渐变白变干,出现裂纹,没有所谓的泉眼。一年过去了,池塘里长出一人高的荒草。人们开始往池塘边倒垃圾,猪狗牛羊也开始到池塘里找吃食,池塘成了动物的场所,人们再也不去了。
有一天,村民涌去池塘里看,原来池塘里有刚刚落地的双胞胎男婴儿,被两块一样的蓝花布包裹着,躺在乱草间,鼓鼓的圆脸被蚊虫叮咬,大蚂蚁在身上乱爬。人们议论着,猜测是私生子。在村民的麻木迟疑间,两个小生命就这样夭折了。
当我高中放假回来时,看到村民用拖拉机拉土,倒在池塘里,他们在垫宅基。谁垫了是谁的。一车车黄土倒入池塘,一座座房子竖起来了,一套套宅院封起来了,池塘永久的消失了。
后来一条条柏油路伸到村边,一辆辆小轿车开到村里,一条条电线架到村的上空,一夜间我们成了市民。在村民还沉浸在恍惚的梦中时,瓦房要变高楼了。村民又眼红了,村里的老房子,屋小院子小,只能换一套楼,池塘上的宅院,屋子大院落大,可以换两三套楼房,有几户村民当时盖了好几个院落,最多的一家可以换六套楼房,一夜暴富。
村民又一次失眠了。白天说的是楼房,夜间梦语道的也是楼房。楼房,楼房。
莲花池,我们的母亲池,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村民,在最后又成就了几个百万富翁;莲花池,我们的母亲池,永远地消失了,要想见到她,只有在梦中,在老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