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淡泊名利
古代圣人、君子、文人都爱以淡泊名利为自己下一个很美很高尚的定义。
“淡泊以明智,宁静以致远”,多少年来成为许许多多人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和座右铭。
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对照他们的所到之处,为人们所做的冠冕堂皇的事业,它只不过是部分人用来自我安慰的一个最好的借口而已。
实际上人活在世上谁没有上进心,自古以来人们读书都是为了做官,从现实点来说是谋一份轻松点的工作,一旦有了这份工作,他就想能不能更轻松,最好是能得到一个职位,让自己指挥别人干,自己只捞好处,干少得多的事干干,其本质和根源就是所谓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人读书多了懂得多了就是用谋略和智慧吃饭,而没有读书的人或读书少的人就只能用体力吃饭了。
有的人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想当官又怕求人,又要有骨气,因此暗自盼望有朝一日他的才气能为千里马赏识而给一个能施展抱负的职位,可是从青年等到中年,从中年等到老年也不见大任降至自己头上,于是内心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又不好外形于色,只好造一句极其华美的语言来疗伤,安慰自己的失意之情。
要真正淡泊名利的人世上少有难见,因为人都是有贪欲的,贪本就是人的本性,任何人都不例外,有人贪吃,有人贪玩,有人贪睡,有人贪财,有人贪色......
只要有点才气的人怎不贪点名利呢?如果他不贪名便贪利,不贪利便贪名,如果写作总希望有很多人看他的文章,不可能写作一生,奋斗一生不为人知还沾沾自喜曰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智。如果教书总希望自己教的孩子学业有成,将来有所作为,不可能教些平庸的学生还美滋滋地说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智。如果投入官场总希望职位越来越高,不可能从省长做几年降成市长,市长做几年降成局长,局长做几年又降成科长,科长做几年什么职位也没了,还心里平静地说宁静以致远呢?
每个人无一例外地都有上进心,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谁有淡泊名利的境界?不敢承认贪图名利的人是虚伪的人。
淡泊名利一词,一定是造出来为了让大多数人都甘愿不求上进,让少数人毫无阻碍和竞争压力地往上爬。要么是为那些失意的知识分子们怀才不遇的借口。
或许造词的人根本没有想那么多,而后来的人就一代一代的把它的意义发扬光大,并越用越广泛了。什么人都可以用,不过文化人用的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