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俗语喂养的村庄――饱了给一斗,不如饿着给一口

俗语喂养的村庄――饱了给一斗,不如饿着给一口

2013-10-15 20:05 作者:荒漠逸行者 阅读量:47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一个人,他已经吃饱肚子的时候,你给他一斗粮食,也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但一个人在忍饥挨饿的时候,你给他一口饭菜,那对他来说就会活命,就会渡过难关,这是庄稼人最直接最形象地对“帮助”一词的阐释,其实他们也是秉承了这样最简单最质朴的逻辑和思维。把帮助送给最需要帮助的人,把“炭”送给雪中快被冻坏的人。庄稼人不会作秀,“锦上添花”的艺术与他们无缘。他们只知道“醉后添杯不如无,渴时一滴似甘露”。

所以,有时你如果看到村上一个人,把仅剩的一个馒头掰了一块给一个正饱受饥饿折磨的人的时候,你应该为他致敬,这是比“一掷千金”的捐助更豪爽更大气磅礴的壮举!它的含金量是绝对百分百。

我曾经得到过这样的帮助。我上学的时候,常常手里无铜,有时真的会饿着肚子。一次,我同村的一位表兄,已经不是直系的表兄,路过那个城市的时候,特意去看我。向我讲述了家中窘迫的近况,那时我们因为读书,日子过得极其艰难,入不敷出,是村上人人皆知的最贫困的人家了。表兄还说他也没钱可以借给我家,我相信他说的是实话,因为他也并不宽裕,但在离开的时候,他硬塞给我五块钱,鼓励我好好读书,说书念出来肯定会好起来的。我推辞无效,最终在接收他鼓励的同时,也只好接收了他给我的钱。

五块钱,对那时的我绝对不是像五根手指头那样简单的一个数字,因为我可以用它吃至少十顿饭,让我能够生活一周。多少年以来,那五块钱始终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我一直在寻找报答他的机会,但不管报答过多少次,总感觉也是报答不完的。

在村子里,以前人家缺吃少穿,断炊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总会有人半碗一碗地接济你,让你能够挺过最艰难的日子。庄稼人就是用这样简单的方式,用一口一口的粮食,喂养着村子营养不良的骨骼,让村子一天一天成长起来。

我又想起了我的堂兄,他闯荡到三十好几,刚刚成了家,借住道别人家不用的房子里,四壁徒然,缺吃少穿,村上人都知道他的生活即将面临困境,因此,你送来一升麦子,他送来一筐土豆,这样积攒了一些“百家粮”,他倒也以此起步,有了吃的,再打些工,小日子倒也过得顺顺当当。如果没有“饥时”的那“一口粮,”或许他早已心灰意冷,因顿不前。

因此,在别人口渴的时候,即使一滴水,也会让他坚持到走近甘泉;在别人饥饿的时候,即使一口粮,也会让他补充生命的动力;在别人寒冷的时候,即使一点火,也会让他燃烧生命的激情。也许有时点滴的帮助解决不了多少实际的困难,但可以给不幸者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给他们点燃生命之火的火种,让他们能够在村子的温暖中有尊严地体面地去生存,去努力。

相关文章关键词

《俗语喂养的村庄――饱了给一斗,不如饿着给一口》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