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留守儿童
安义县长埠镇云庄村地处山区,3个村落,上百户人家,800多村民。在这个远离都市的村子,有一个为了留守儿童的未来而失去了自己孩子的教师,他就是云庄小学校长黄四长。
云庄小学设立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的校舍设在村子的祠堂里。最早在这里执教的是黄四长的老师黄本根。黄本根毕业于安义中学后回到了这个山村,在村民的帮助下,黄本根在祠堂里开设了学堂,这也就是最初的云庄小学。黄四长就是在这里启蒙的。
1978年,高考落榜后的黄四长回到母校做了一名民办教师。这一教,就是34年。
上世纪80年代,安义年轻人成群结队外出做铝合金门窗,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为了这些留守儿童,面对亲友开出月薪1500元让他去上海的条件,每月只拿几十元工资的黄四长拒绝了。2003年,其兄弟承诺年薪10万请他出去帮助打理生意,年薪不到1万的他还是选择了留下。
云庄小学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一到三年级只有40多个学生,一些老师呆上一两年就走门路调离,而黄四长却默默坚守34年,呵护一批批孩子走出山村。同行问他:“你这样值吗?”他笑笑说:“我无怨无悔。”
面对留守儿童,黄四长倾注了所有的爱。他是学校的“多面手”,翻盖教室的砖瓦,修补教室的门窗;他是孩子的“取款机”,34年来,近30位留守儿童在他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他是家长的“通讯员”,结对帮扶村里十几名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定期向在外经商的家长通报孩子的情况。
黄四长原有两个可爱的儿子,由于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的农活和家务全由体弱的妻子打理,夫妻很少有时间照看和教育孩子。大儿子14岁时,独自一人到水塘里游泳,不幸溺水身亡;小儿子2岁时,由于黄四长在学校忙,家里农活又多,只好把儿子送到岳母家照看,可在岳母不注意时儿子跑到外面玩耍,也不幸跌入了水塘……
承受不了打击,妻子得了抑郁症,发病时生活无法自理;黄四长也垮了,整天沉浸在悲痛中。面对黄四长家的不幸,乡亲们一天天探望,孩子们一天天安慰。于是,黄四长把悲痛埋在心底,重新走上了讲台。
凭着对留守孩子和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1996年,黄四长由民办教师转编为公办教师。1998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通过考核被任命为云庄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