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喂养的村庄--廊檐水还是照窝窝跌
一个村庄,除了一些实实在在的物质,比如空气、水、土地、粮食或者人、牛、羊、鸡、犬等,支撑和供养它成长、健壮之外,还要需要一些弥久沉淀下来的无形的谚语俗语的喂养,才能使它的骨髓强健。所以,就像人需要补充钙质一样,村庄也是需要语言来喂养的。但这些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土里土气、俗得不能再俗的原生态语言,就如最粗糙最质朴的五谷杂粮是人们健康营养不可或缺的那样,缺乏俗语的村庄,也是会生病,有时还会病得不轻。
初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总是眼巴巴地盼着下雨,并且还要下大雨,直下到房顶的水顺着房檐槽子流下来才行,因为听到这句话时,虽说见识了许许多多的雨,但我根本就没注意下廊檐水是不是真的照窝窝跌。当然这个愿望比较容易实现,因为或迟或早,一年中总会有下雨多的时候的。
我们这儿原来是泥坯房多,现在瓦房多了,但不管怎样的房子,房檐上总要均匀地安装排水槽,把水排到院子中,不让它积蓄在房顶或是四处乱流。这种廊檐槽原来是木头的,现在出现了许多塑料槽,瓦槽等。排水槽垂直的下面,要铺一块石板,或是抹一方水泥。不然水流下来冲毁了地面。
当然有时雨大,房顶的水哗哗流下,形成一股股“小瀑布”,猛烈地冲击到地面。如果雨越来越小,或是房顶积水不多的时候,那圆圆的水珠便有节奏地“嗒—嗒”的跌落,敲击着地面。滴水穿石,天长日久,石板上或是水泥地板上便会冲出一个小坑。奇怪的是每次下雨,水珠总是准确无误地跌落在那个小坑中,这便是我对“廊檐水还是照窝窝跌”这句常挂在人们嘴上的俗语最直观的观察和理解。
但是,村上人的理解还不是这样。村上张家的媳妇,对公婆甚是不孝,动辄打骂,有时不给吃喝,这样的事早是家常便饭了。后来她儿子娶了媳妇,她升做婆婆,谁知儿媳妇后浪推前浪,比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吃尽了苦头的她和媳妇争辩,骂媳妇不孝,谁知媳妇一句话就把她噎住了:“你有多好?我没见过也听过,你还有脸说我!”村上的人听了,摇头苦笑:“廊檐水还是照窝窝跌,现在她也挨上了”。我才明白,村上人说的是指你怎样对待别人,你的作为有一天也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尤其家庭中,上辈子人的言行是下辈人最容易模仿的,有一天你终会遭受这样的报应的。这句话其实是贬义,是警示人们过头的话不能说,过分的事不能做。
村上有个王老大,原来穷得揭不开锅,有一年外面挣回一大笔钱,在当时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马上脱胎换骨,腰杆挺得像是吃了擀杖,说话神气十足,这还不算,很快就染上了吃喝嫖赌的习气。连他的两个儿子,小小年纪,也炼就了一身傲气。只是后来,得不到青睐的妻子,也偷偷摸摸有了外遇。二儿子还没娶媳妇,就因为试图不轨被人发现后逃之夭夭;大儿子娶了媳妇,却也学起了老子,心灰意冷的媳妇扔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与人私奔……这个典型的反面素材在相当大的一段时间内成了村上人自勉和教养的热门教材,口口相传,令人唏嘘不已。类似的故事一经上演,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总会摇着头:“廊檐水还是照窝窝跌,造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