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愿不谈母校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中山手创,遗泽余芳……这是中山大学的校歌,相信也是每个中山大学学子的信仰吧。
但刚进中大的时候,我却很是讨厌这所世俗的学校,犹记得当时的校长还是黄达人,我们都喊他黄世仁,对整个学校的傲气和粗俗充满了自己的不屑,凭什么你的商学院要叫国际商学院,凭什么你的老师在上课还要宣讲粤语,我不喜欢。可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强烈感受到了中山的自由和开放,学生敢想就敢做,以粤语作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纽带,就有利于整个教学眼于国际的高度,从探讨经济的走势到分析政策的导向,原来它也配得上国际的名号。四年青春了无痕,一把浮华终无恨,碌碌无为也罢,喋喋不休也好,大学时代就这样在中山慢慢地舒展开来,接下来,就是几年的春秋,在红色的图书馆前看红色的木棉花,在怀旧的马丁堂里缅怀国父昔日的访问,在北门广场和岭南堂中感受最具华南气息的人文情怀……数不清的回忆,就这样让我们慢慢变老,再让我们各奔天涯。
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试选珞珈胜处,安置百亩宫室,英隽与翱翔。这便是武汉大学。
在我心中一开始武大并不美,无非就是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一直以为大学之大在于知识之深厚,在于精神之博大,要这些山水田园做什么,做秀?然后又是一种自视甚高的不满意,想起要在这样浮夸的学校熬上三年硕士生涯,就心有戚戚焉,便只在古朴的图书馆里看书,不愿意和外界交流,便只在樱花城堡的角落里看天看地,不愿意参与任何活动。但是慢慢的,我从山间走过便激发了诗意,我从湖畔而行便诞生了灵感,我的学术论文越写越顺手,我的课题报告越做越满意,我开始感恩这些山水的灵气,我开始知道珞珈山和东湖水对每个武大人的滋养,我突然发现武大好美,我突然发现武大是个知识的海洋,我突然觉得每一次的学生活动是那么有趣,我突然爱上了自己曾经不喜欢的校园。日久生情,原来不过如此。接下来,又是几度年华,在山上参与读书会,在湖边一起做游戏,在教研室里分析大国治理……数不清的回忆,就这样让我们慢慢变老,再让我们各奔天涯。
如今,离开中山很多年了,甚至连广州都没有再去过,但还是应了那句话,中山成了我可以骂死,但别人不许说半句不好的学校。中山成了我可以不想不看,但一想一看就激起万般情愫的学校。如今,离开武大亦是很多年了,甚至都快忘记了武汉的样子,但一听到人家说武大的不足,我就觉得脸上无光,一看到有关武大的记忆,我就离殇满怀。
数不清的回忆,就这样让我们慢慢变老,再让我们各奔天涯。所以,我情愿不谈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