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秋雨潇潇

秋雨潇潇

2013-10-14 15:54 作者:药师 阅读量:25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也不知第一片枯叶,何时何地从何树飘落于地,反正,秋天,已经在不经意间,悄然来临,酷暑,渐渐的淡出人们的生活;

也不知第一缕凉风,何时吹过人们的面颊,反正,渐渐的,行走在路上,感觉到了惬意的凉了。“天凉好个秋!”,也许,你的第一感觉,是这样的。

现在,许多的事,用老黄历来推,是不灵了。你比如,今年的夏天,就不如以往的热,雨比较多,难得有几天持续的晴,不温不火的,总叫人觉得,和人的普遍经验,起了大的悬殊,觉得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而秋天,也感觉不出一贯的萧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或“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景象,总难见到。大概,这是居住在山城里的缘故吧。

山城里的秋天,若以树木和水来看,往往会误判。城里的树,本来就少,且天然的更少,大都是人造的,多为四季的绿,看不出多少变化的,若不是非常近的距离,你根本无法看到地面树脚稀稀落落的黄叶。乡间,各种树木自然生长,季节变化明显,到了秋天,这时要落叶的,自然会纷纷落下,铺满一地。光光的树枝,便直指高天。至于水,若不是住在水库或河边,抑或不是经常前往观看,也是不容易发现有大的变化的。

让人有强烈感觉的,应是风和雨。不知从何而来的风,穿过高楼大夏的缝隙,追着大街上如蚁群般穿梭的车,越过人们的头顶,猛袭你的脸,皮肤,便有些冰凉,于是,秋衣,便被加在了身上。偶见身体很棒的小伙,还是穿短衣短裤拖鞋的,成了一道独特的流动风景。

秋雨,潇潇的,飘落在房顶上,雨阳棚上,路面上,人的心上,如诗如乐。若是双休日,在家里坐着,听着雨,很容易被睡意俘虏,干脆上床,看几页书,蒙头大睡几个小时后,懒懒的,再听窗外风吹雨落,车驰人过。

自来水有几分寒了,若洗菜,手指有些受不了,但还是不如冬天的刺骨,挺挺也能过去。

“贵州下雨如过冬。”的确是的。一下雨,便有几分寒凉,何况已是秋天?热热的饭菜,热热的汤,便是很好的选择。

早晚温差很大。中午可穿短袖,到了晚上,若不加衣,定然让你受不了。从中医的角度看,秋天,需重点预防的,是燥。若不注意,容易患季节病。

秋天的雨,猛的时候不多,就这样下着,不大不小。出门时,也可以不打伞,让蒙蒙细雨,尽情的飘洒在你的头上、肩上,让你的脸和手,感觉凉凉的、爽爽的,回来用干帕子揩干净或更换干衣服,无碍。路面很干净,积水也不大,偶见一些树下的枯叶,湿淋淋的,迎住小雨滴,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时,秋虫,也不消停,躲在路边相对干燥的某个角落里,“??”的叫,声音洪亮,似乎在向行人打着招呼,但一旦你驻足搜寻,它便马上住口,让你见它不着。

麻雀,一会飞起,一会落下,在这样的小雨中觅食,也不见它们有丝毫的悲戚。

小区栽满了树,一排一排的,这时,一阵清香猛然钻进你的鼻孔,芳香馥郁,直透心肺,你猛然深吸几口,仰望,却是树上散发出的,带着雨的湿,香,更是醉人。“八月桂花遍地香”,一点不假。脚下,也可见一些花朵,淡黄淡黄的,拣来摊在手里,鼻翼剧烈的翕动,异常地陶醉。

公路上,行人如织,车如流水。打伞的,不打伞的,公交车,私家车,在细雨里,向前,照样不停息。一身雨雾,一身希望。

天空低垂,雨与雾,织成屏障,让人觉得空间很矮,云雾缭绕的天边,就在眼前。稍远处未完工的高楼,披着绿色的安全网,两台升降机长长的臂缓缓转动,如高射炮一样搜寻射击目标。细雨里,施工,仍在进行。稍近处的楼顶上,业主自己修建了花园,绿色植物布满了空间,细雨中,穿着雨衣的大爷,聚精会神地修剪着枝条。几只鸽子,从远处飞来,发现有人,盘旋一会,又飞向另一屋顶,停在一棵相对大的树上。树枝摇曳,可见雨珠,纷纷坠落。不知名的花,经雨洗礼,红得格外耀眼。

若是放学时,中学生、小学生,从他们的学校里涌到大街上,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伞,在雨中流动,加上如潮般奔涌的车,蔚为壮观。

偶见几只燕子,在雨中穿梭,忽远忽近,忽高忽低。它们,以飞翔的姿态,搏击着风雨。它们身体虽小,生命力却强,你不得不承认。

较平时,室内有点暗,打开灯,拉开窗帘,观外面的雨和雨中的物,如丝如缕,如梦如幻;听外面的雨,淅淅沥沥;屋内的花草,虽无细雨浇淋,仍觉润湿逼人。

办公室的地是不必拖的,除非大半天时间无人进出;这样的天,很容易再脏,拖了,也等于白拖。

城外的此时,大概是另一番景象吧。满山遍野的,云雾缭绕,树林里滴滴嗒嗒的;水面上,点点滴滴的,密密麻麻的,是雨的漩涡与雾气;山间,有小溪流淌。牛在雨中吃草。也有人在河边垂钓。

这样的日子,人们大多蜷缩在家,上网看电视,做家务,睡懒觉,享受着生活的闲适;也有闲不住的,带着雨具,把大地踏响。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样的天,对于秋收,大概会有一些影响的吧。

古代文人墨客,悲秋的可不少。“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宋玉、“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的陶渊明、“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杜甫、“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的欧阳修等,他们的悲秋,一般都是由他们的人生际遇引发的,结合时代背景及其个人经历,寄情于秋,悲秋悲己,可以理解;但在我看来,总觉得没有必要那么多愁善感。秋,不过是一个自然存在并循环不已的季节,没有必要让它承载那么多人的悲愁。看来,我这个感情欠丰富的人,此生是不要想当文人墨客了—先天不足!

眼下,雨已经断断续续的下了几天了,空闲时,静静地坐着躺着听着想着、漫漫的走着看着,感受秋雨潇潇,感受雨中万物,感受生命的异于阳光明媚的萌动,用心。

谁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一秋的好心情,由此生发。

相关文章关键词

《秋雨潇潇》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