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川军

川军

2013-10-16 02:26 作者:后六月 阅读量:24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抗日战争中有这样一支让日军闻风丧胆的部队,她不仅使国民政府蒙羞,更令全国人民爱戴和敬佩的部队,她有一个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川军。

千千万万的四川儿女为保家卫国,抗击倭寇,浴血奋战,把鲜血撒在了中国抗日的战场上。他们用生命铸就了一条钢铁长城,为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连数日看完电视剧《正者无敌》,心中慷慨激昂感慨万千,让我再次感受到川军不屈的精神,心灵受到了超级震撼。

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冯天魁作为川军六十六师的将领,为了生存不惜屈尊,与蒋介石的特工、中央军进行周旋,逃过一次次布下的陷阱,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危险接踵而来,都被他的睿智、聪慧所一一化解。

作为地方军阀,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师长。剧中也提到,冯天魁只所以是个清水衙门,是因为他从不喝兵血、从不贪民财,也是永州人民拥护他官兵誓死追随他的主因。

冯天魁给自己定下了底线,那就是从来不与红军为敌。一次次落入国民党设下的圈套之中,又一次一次迎刃而解,这自然离不开共产党暗地相助。龙溪事件、红云寺事件、樟树口游行阻挡中央军入川、永州人民捐款抗日,包括山西马家坡突围,都是共产党的鼎力相助,冯天魁都把感激帐一笔笔记在了心里。

要说国内战争时期,冯天魁是为自己保权存势。那抗日战争时期,他血染黄沙是为保家卫国。当日军占领滕县,矶谷见到了城楼阵亡面向西南而坐的冯天魁时,浑身颤栗。一个是胜者,一个是败者。当矶谷看到从冯天魁口袋里翻出的房契、地契和欠条时,他此时此刻才明白胜者并不是自己,活着的他才是一个真正的败者。孤军奋战的六十六师,用一万多将士的生命与日军坂垣、矶谷两大师团五万多人殊死搏斗。飞机、大炮、装甲车配备的精锐部队被冯天魁生生拖至了七天七夜,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都动用了毒气弹。试问,川军武器弹药供足,敌人不用毒气弹,即便是没有友军相助,我相信这两大师团也难以攻克滕县。

一个胜利者姿态的矶谷,当他面对阵亡的冯天魁时,他的吐血也就不言而喻。因为黄旅长带领将士冲向敌人的机枪时的情景,早已把矶谷吓得魂飞魄散。

这就是川军,在根本不入蒋中正眼中的部队,却是一支真正的抗战队伍。当中央军弃城而逃撒手将土地拱手相让,日军践踏山河百姓惨遭蹂躏之时,这个责任就应归于那个所谓的委座。

伪国民政府的汪精卫、满洲国的溥仪,在现在看来虽然历史早已定性为出卖国家。但也要比连战连退的老蒋要好些。或许汪精卫也是权宜之策,他毕竟也是在保护一方百姓。假如汪精卫不坐上这伪国民政府的座椅,保不准会不会出来个赵精卫、陈精卫什么的。是谁也可以想一想,中国大部分土地沦陷,军队节节败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任由日军杀戮。南京30万人都被杀了,日本鬼子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没错,这责任又该怪谁呢?

汪精卫?还是蒋介石?

关于汪精卫,毕竟人已灰飞烟灭,他自己当时的想法是啥样,已无从对证。了解他历史的人都知道,汪精卫一生干过两件轰天动地的大事,第一件刺杀满清摄政王,第二件投靠日本建立伪国民政府。这里我要讲一个袁腾飞著《两宋风云》里的一个故事:金国人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原地区,决定要废除赵氏,另立一个新皇帝,作为统治中原的傀儡政权,这个人就是张邦昌。金国人说张邦昌如果不当皇帝的话,就血洗开封,要把开封城男女老少杀个鸡犬不留。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要是不当汉奸的话,就把城里的老百姓全部都杀光。这么一来,老百姓都把矛头指向了张邦昌,说你不能连累我们,你不当皇帝我们就全完了,坚决要求张邦昌当汉奸。群臣也一再上劝进表,说就你合适,你必须得当这个皇帝。

这个故事值得我们去思考,不说题外话,还是回过头来说说川军。2010年川军团抗战电视剧《血战到底》,记得当时看得令我血脉喷张,为了民族大义,林修然和李德明上阵父子兵,与日军上演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魂。

冯天魁和郑冲同样是上阵父子兵,为保家卫国出川抗战。在抗日战场上,300多万川军将士远离家乡父老,用最差的装备、最大的牺牲捍卫民族尊严,他们是一支最有血性的血战之师。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还乡!”让我们从川军总司令刘湘这句激勉川军将士的话中感悟川军的精神吧。

相关文章关键词

《川军》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