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中秋 祭拜的传说
中秋八月十五,由于与月圆有关,俗称团圆节,有拜月、观月的习俗,也叫祭月、供月、礼月。
祭月,其祭果饼必圆,不宜瓜分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是日必返夫家。
拜月不男为,这是与“女不祭灶”相对的。一般说法,是因为月为太阴,女属阴,男属阳,所以女拜男不拜。但实际上,旧时男人不仅玩月,而且也拜。比如清代,一般是女子主祭,全家叩拜。女子祈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男子则祈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
现代的闽南人都会在午时过后开始用备好的合圆形之类供果食品,如中秋月饼、和汤圆、水果等,在院庭里摆上供桌,遥向空中祭拜月亮星君、月母、和月光奠儿以及嫦娥。祈求合家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月亮星君、就是月亮神也叫太阴星君,月母是星君的老伴。而月光奠儿则是药师佛的那位右肋侍——月光遍照菩萨;嫦娥是月宫的仙女。
祭拜月神过后就吃月饼与赏月,记得小时候,在赏月之时母亲会提醒说别用手指着月亮,这样对诸神仙不敬,月宫的吴刚会不高兴会用刀割痛你的耳朵。好奇的我问哪个是吴刚,母亲就开始讲解月宫里那个像仙女一样是嫦娥,她还抱着一只玉兔就是蟾兔,还有那棵树就桂花树,树下有一位拿着刀的男子就是吴刚在伐桂,还有大蟾蜍就是我们奉祀的太阴星君。但我最好奇的还是仙女,我又问“嫦娥仙女为什么会在月宫呢?”母亲就开始讲起这美丽的传说……
那是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即是天帝的十个儿子,因为王母不满天帝,唤来了十个儿子,而十子同时出现发出了热光,烧焦了庄稼,烤死了草木,人们没有了食物,困苦不堪。而此惊动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天将后羿下凡到人间拯救众生。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来到了人间,后羿在无奈的情况勇敢地射灭了不听规劝的九个太阳,同时受到了大家的敬佩。
后来,后羿在一次狩猎中,巧遇月桂树下天帝人间的私生女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遇到了西王母,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仙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仙药交给嫦娥珍藏。
坏人蓬蒙得知后,等羿外出狩猎,手持宝剑闯入内院,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在危急之时把药一口吞了下去。她吞下药之后,身子立时飘离地面,飘飞天上。由于不忍离开后羿,想离人间最近,而不喜欢她的王母,就让她去广寒宫,月亮蟾殿里。后羿又因射灭了不听规劝的天帝九个儿子,只好永远贬在人间,靠着打猎为生。
嫦娥想念后羿,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来配成仙药,让后羿早日与她团聚。后羿得知后,悲痛欲绝,痛不欲生。月母为二人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允许嫦娥每年在月圆之日下界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
于是,人间流传嫦娥奔月成仙,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为勇敢的后羿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早日与后羿团圆。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是后羿与嫦娥团圆的中秋节日,也是最富有情感,富有有诗情画意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心中的那份思念更是深切。古今以来中秋赏月吟诗,情韵满怀,名诗纭纭……
有(宋)苏东坡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
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
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伊人红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