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忧不惧
导读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不断反省,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不断反省,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从来都不直截了当地说什么样的人是君子,而是谈君子有哪些行为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孔子对于一个君子的要求。不忧不惧便是其中之一。
何以做到“不忧不惧”呢?孔子认为要不断反省、问心无愧,这一点与“一日而三省吾身,可以为君子”是一致的。那么又何以“问心无愧”呢?我认为,它要求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要全力以赴,使出自己所有的气力去完成它。这样即便不能成功也可问心无愧了。而从另一层面上说,一个总可以问心无愧的人,便会有更多更大的成功。
另外,不忧不惧还需要人有一种博大的情怀,可以直面苦难,可以处变不惊,这便能达到一种从容而淡定的境界。我认为这种情怀就是孔子常谈的仁爱的情怀。它是万德之宗。儒家的仁爱情怀可以造就一批有着特殊潜质的人才。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君子的某些行为特征。他们构成了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并且担负起了繁重的社会使命和崇高的文化使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仁爱情怀可以造就一种信仰;而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使夸父逐日,使精卫填海,使愚公移山!
这样还何忧何惧?!
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