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千年古刹------稷山大佛寺
从稷山县城沿大佛路北上,1公里处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一土雕大佛”-------稷山大佛寺。
碑文记载,大佛寺创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古名佛阁寺,又名清凉院。现存正殿、垛殿和石王洞等遗址,殿内正中有一尊依崖雕塑的巨型释迦牟尼座像,高20米,宽7米,故称“大佛寺”。迄今已有870余年的历史。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土雕大佛。气势恢宏,巍峨壮观。.
大佛身着彩绘袈裟,体态丰盈,雍容大气,仿佛充满生命的活力;罗髻密集,鼻梁高挺,双目平视,炯炯有神,端庄肃穆中不失仁慈与温和,巨大的耳朵下垂在宽厚的双肩上,嘴角微翘,露出祥和的一丝笑意;左手下垂扶于左膝之上,右手上举呈“说法印”佛手状,展示无所不能的神力,给人以震撼。大佛的威仪和无穷魅力,在全国土雕大佛中首屈一指,使这座寺庙声名远播。
大佛寺位于县城东北角的制高点,有“一佛镇三县”(稷山、新绛、河津)之美称。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大佛寺灯笼高挂,鼓乐喧天,香烟袅袅。万余名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传统登高节。祈祷佛祖保佑,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平安,步步高升。
走进大雄宝殿,依崖而雕的巨大土佛,稳坐于大殿正中,似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占据了人们所有的视线。时间也仿佛在那一瞬间凝止,让你不敢放肆,只悄悄屏住呼吸,放慢脚步,轻轻站在它脚下。感受它的伟大,它的无处不在,它的无所不能的神力。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休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大佛神力无所不能,连大自然也奈何不得。据《稷山县志》记载,从金皇统二年(1142年)始建大佛寺至今,稷山经历的地震无数,元至正七年(1347年)五月,稷山“地裂水涌,崩城陷屋”,但大佛安然无恙;明嘉靖年间的那次大震,“……为八级,稷山县城垣尽毁,文庙学宫塌圮”。据说大雄宝殿在这次地震中殿壁倾颓梁架倒坍,但大佛巍然屹立,完好无损。此后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到上世纪70年代,稷山共发生18次地震,多少房屋倒塌,建筑受损,大佛寺也在一次次的灾难中重修殿宇,但大佛却在一次次的振动与摇摆、深陷与突起中始终岿然不动。不能不说是奇迹。
据民间传说,日寇侵华期间,驻扎在稷山汾南吴壁村的日本炮兵,某一天清晨,突然对准大佛寺方向猛烈炮轰,其中一发炮弹正好打断了大佛的右手臂(现在人们看到的是经过后来补修的),打过那一炮后这门大炮就彻底哑了,再也打不出炮弹,谁也找不出原因。那位炮手从此惶恐不安,焦虑失眠。半个世纪后,中日关系一步步走向缓和的那段日子里,稷山来了一位日本老兵。据说他跪在大佛面前,久久不起,从他忏悔的叙述中,人们才知道当年射中大佛手臂那一炮是他打的。他说这件事是他一生最大的罪恶,让他无法安宁,这是佛祖对他的惩罚。此次来稷山没有别的愿望,就是亲自乞求佛祖饶恕,让他有一个平安的晚年生活。
这个传说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不过从另一个侧面可以证实它的可靠性。上世纪八十代末期,稷山县精神病院就设在大佛寺内。当时我就在医院上班。一天中午下班后,我在值班室值班,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推门进来,说他是日本留学生,就读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在日本国时就听老军人说过中国稷山的大佛寺,后来到了中国学习,对大佛有了更深的了解,就专程到稷山参观“天下第一土雕大佛”。这位留学生来到大雄宝殿,虔诚的跪在大佛前,念念有词。可惜我听不懂日语,不知道他说的都是什么。也许这个侵华日军和他有着某种关系,他是替他忏悔的。
神秘的大佛,大佛的神秘,几百年来,一直以各种版本流传于晋南大地。大佛历经大地震、战乱,依然完好无损。不能不说是奇迹。尤其是2004年雷击起火后,更是被传得纷纷扬扬,大佛的灵验,大佛的神力,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一时间香客如云,祭拜如潮。
2004年5月1日晚上,大佛寺雷击起火。火势完全扑灭后人们惊讶地看到,烧毁的大梁直径足有一米,恰恰从大佛的孔隙中掉下去,大佛依然仪态万方,依然慈祥温和,依然稳如磐石。人们怎么也想不明白,那在火焰中熊熊燃烧的木头,怎么就长了眼睛,会躲过佛头,躲过佛身,躲过高举的手臂,从那空隙中掉下去?更神奇的是,2004年11月11日午时,是大佛寺修缮上梁的日子,据说那天中午阴云密布,似乎要下雨的样子,当领导宣布说:鸣炮,上梁时,突然云散天晴,阳光普照,工地上欢声笑语。当上梁结束时,雨点飘落下来,“有钱难买雨浇梁”,这一不知从哪朝哪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预言,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应验,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喜庆与喜悦,不仅仅是吉祥与吉利,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大佛的膜拜和尽善尽美的幻想。
重修后的千年古刹,楼台高耸,气势磅礴,幽静高远,美丽超拔,古朴中透着威严。
大佛寺又以它雄伟的建筑耸立于高崖之端,神秘的土雕大佛和佛教文化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游人前来参观,顶礼膜拜。给后稷大地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