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郑山行散记
一
每到长假,都从没有远游计划,并犯小文人的清高,借口人多车堵无甚意思。说话时还附带那么点高瞻远瞩的鄙视,实则不然,心知囊中羞涩,惭愧得紧而咬牙死撑不承认罢了。
恰逢同事家办喜事,凑个份子去朝贺,我乐得很,因为占了天大的便宜。一是车接车送,免了候车之苦,来去顺畅;(有新闻报一女大学生哭着给妈妈打电话:“我挤不上车,回不了家……”更有骇人的车祸。)二是郑山虽无名胜(目前还不知道)又距离不远,但还未去过,思想上有去的欲望;三是酒足饭饱后主人还安排有坐船游览,棋牌具备,虽然我在江边长大,船自是坐过不知多少回,也能划“?乃”的木船,但也有三五年乘车而没坐船了;四是既逢中秋国庆假期,不能远游,近涉一番岂不乐哉!如还因此而得一篇短文,更是快哉乎!更不说囿在城中忙于教书已有月余,出去走走有益身体健康,所以我是盼望着那天的到来,好似小时候的期盼一样的美好。
连绵的雨一直淋到中秋,湿透了昨年那轮明月。但日历刚翻到国庆这天,雨脚居然住了,看来老天也是仁慈的。
刚过八点半,同事安排的车接着我和妻子就向城外出发了。宽敞平坦的小平大道令人的鼻孔为之振奋,不由一声赞叹:“好清新的空气!”水洗后的天空一尘不染的洁净,淡淡的云飘在天际,明亮且白绒绒的。车过佛手山就拐入乡路,路变窄了但路况很好,混泥土油路或水泥路都很平顺。
茂密的行道树从眼前闪过,没有尽头,如向我们致敬的哨兵。很多树我叫不出名来,最多的好似袁鹰笔下那精神的白杨,挺拔高大。也有那么一颗百年的黄角树,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浓荫遮住整个路面。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雄壮激烈的熟悉旋律在车内回荡,我的思虑不由翻山越岭,带到没有到过的长城,没有目睹的黄河。头不由更加后仰,使胸部更加伸展,车盘旋着向山上前进,暖暖的太阳在身后追撵着我们的车轮。“千斤粮万元钱”基地,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被我们一一超越。
穿越了几个乡镇,“秀美郑山欢迎您”的醒目路牌终于跳入眼帘。树和竹一下子变得密不透风,眼界收窄,一片青葱,很难见到山中零星的几户人家,蜿蜒的公路也掩隐期间,不得不鸣笛前行。郑山真是名符其实的秀美,连绵的山山势婉约形态婀娜不突兀也不雄奇,树木青翠群鸟翱弋不刺眼也不聒耳。
车在山巅蜗行了十多分钟,眼前逐渐开阔,路上行人多了起来,我知道目的地快到了。
二
车到郑山,首先迎接我们的是需要仰视的“郑山小学”。同事早站在校门口远远地招呼,车可以直接开到学校后院,我执意下车,作为同行还是从正门上去的好。我怀着虔诚拾阶而上,一步一步登上广安区这所偏远的学校。
婉拒热情的引导,我在热闹的校园闲逛。学校依山而建,楼与楼、坝与坝错落,多的是条石阶梯相连,给人面积不大的错觉。令人惊讶的是厕所左右都一个大红的“男”,疑惑中才发现原来女厕在下面一层,要从另一条斜斜的甬道下去,有女客不解又不齿相问,在操场望着那“男”厕徘徊,在我的遥指下才慌张而去。
拾阶而上,三十步后得一绕着山顶的环形跑道,令我恍然大悟,原来山在学校之中,山巅距我只有五米来高。跑道宽盈六米,周长不足二百米,炭灰作面。后来听同事讲,她作学生时在老师带领下利用体育课,一撮一箕挖挑,一直到她后来带领学生挖挑,前后历经近十年,方成此功。
回首远望,群山尽收眼中,丛林巍峨,云天广薄。清风送爽,淡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山顶栽树,似一平台,应无神奇之处,也无阶可攀,虽有险径,实不成路。游览水库回转空闲时,有曾经当过兵的朋友,一展矫健身手,转眼就上去了。同行有爱好运动的女同事,通过助跑,在略一阻隔后,手脚并用,也勉强上得山去。其他人等,只有望而怯步,不敢以身相试。
三
土鸡是郑山的宝贝,广安以郑山的土鸡最为正宗,远近闻名。午饭晚餐,都是用勺匀分盆里的鸡汤,每人能够分得两勺,细细品味后还抿抿嘴,获得大家一致香喷喷的夸赞。
主人带着我们乘车原路返回,几分钟后便来到了七一水库大坝。水面宽不过几百米,没有浩瀚无际的气势,微波粼粼,显得文静,倒与郑山的秀美般配。虽为死水,却甚是清亮,青山倒影,清晰可见;鱼群游曳,历历在目。
船左转一离开管理处的视野,大家就挤上船头,清风徐来,满眼风景。让人顿感心胸开阔,神清气爽,想放歌长吟,说不出的畅快惬意!在船头以山水为景摆poss的,左手叉腰右手指点江山的,索性盘膝坐下的,用一块木片划水一截竹枝戏水的,全顾不得危险,十几人大胆地拥在一起,七嘴八舌说着这美景,这来的特别值得。手机、相机更是咔嚓咔嚓一阵猛拍。
山都不高,峰峰对峙,争相拥抱着这水;白鹭翱翔,悠闲轻盈,时而点一下水面,时而在草丛漫步,安适自得;鱼鹰浮在空中,偶见其俯冲、击水、拉升,一气呵成,引得一阵惊叹,还有孩子们的摇头叹息。鱼儿跃水倒是不时可见,带起一片银光,哗然里被抓拍了下来。
渔家的一叶轻舟带起女士的羡慕,钓者的渔具勾起男人们的一番评头论足。转过一湾又一湾,总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船头一转又一片山水。有人说水库七十一道湾,真有七十一道湾吗?我疑惑怎么有这么多?为什么又只是七十一,而不是七十二呢?但我一直不相信有人能够数的真的准确。水与山所形成的沟壑确实是多,如果不是常在这河里行走,是容易迷路的,我们就分不清来去,只有任船家摆布哟。
船靠在桃花岛小憩,只有桃林已是花去,当然更没有黄药师之类的传奇岛主。但孩子们还是兴奋地去采摘野果野花,扎成束插在矿泉水瓶中,别两支红艳艳的在发上,癫疯地乐。据说前面还有十几里,一直延伸到邻县,阳光已有溜走之意,我们就说说笑笑一路返回。
都夸十里水乡好风光,“七一”却是三十里水乡风光无限好啊!
后记
我不是郑山的孩子,也没有如椽之笔,更是来去匆匆,没有深入去发现挖掘郑山,当然写不好郑山的山山水水,更说不出郑山的人物典故。散而记之,以叙其行。
2012年10月1日夜窗外急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