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剪剪昆山行
黄金周即将结束,在天气阴沉的午后,临时起意,决心拜访古田又一高峰——昆山髻。
说走就走,带上她组成最精干的驴团,加穿了衣服,备上干粮水果骑两轮车出发了。
早在今年五月初,在下乡返回的途中就想上昆山髻,撩开其神秘面纱,一睹其尊容。当行进到游家?村时下起毛毛雨,仰望山顶,云雾迷茫,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寒意阵阵,只见毛毛雨在林梢飘飘洒洒,很细很密,当地老农把这雨叫做“牛毛尿”,很形象道出了高山毛毛雨的特点。交谈中获知,这村子到山顶还有五公里的路程,想着雨天雾锁高山,美景难觅且山路泥泞湿滑,我们放弃了登顶计划。
有了前次的感知做基础,今天轻车熟路直奔山顶而来,过了游家?村道路变得异常陡峭,也许通往山顶的不少路段是新开或拓宽的吧,半山腰挂满新鲜的黄土,那些黄土勾勒出的盘山公路像炉钳一样,组成若干个“之”字形直绕山顶,真可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摩托车只能小心翼翼地靠水沟一侧前行,车子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左右摇摆上下跃窜,在一惊一咋的心惊肉跳中到达山顶。
昆山髻位于古田中部,据广电局守山人员介绍,该山峰海拔1341米,山上设有微波发射站。我们从南坡登顶,接近山顶的入口左侧是一幢漂亮的二层钢筋水泥楼房,背靠山顶,面朝西南方向。进入围栏,敲开楼房大门,发现里面有一条封闭的走廊,然后才是一排整齐的房间,这样设计估计是起到更好的防风御寒的作用,以应对高山狂风与严寒;楼房左侧有一块难得的开阔地,守山人员将其开垦成菜园。楼房左前方临崖处有个用乱石砌成的拱门,形如城门洞,门洞下相对摆放有两条凳子,此处该是守山人员夏天在此纳凉掺望,对饮小酌,过着逍遥自在生活的地方吧。
楼房的右侧不远处是一条用鹤塘石下脚料铺就的直通山顶的石阶小路,山顶有微波发射机房、塔架和一个小仓库,远远就可以看见微波机房外墙“昆山”二字,原以为是白灰写成,近前一看原来是用白瓷砖围贴而成,颇感巧妙,在机房外侧可以听见排气扇轰轰作响的涡鸣声。过了机房就到山顶了,山顶有三四十平米见方,本来“山到极顶人为峰”,可惜这句话在这里不灵验,因为这山顶被发射塔架捷足先登了,塔架有二三十米高,为了防止游客攀爬,塔架的向上道口已用铁链锁上,锁头早已锈合。山顶北侧不出百米并肩紧挨着一个山峰,峰顶有游客烧烤留下的痕迹,由于时间紧迫,仅作遥望而已,无心攀爬恋战。
也许人登高容易感怀吧,站在山顶,极目闽天舒。山的东面是广胜村,西面是昆山村,南面是刚才上山的盘山公路,北面七茶洋方向,群山旷邈绵延。时值金秋,山脚下四周金黄的稻田镶嵌于各村落间,与山野间的红叶翠竹,村间的黛瓦粉墙交织成色彩斑斓山水画卷。秋风阵阵,吹拂着山顶芦苇飘摇起伏,一些叫不上名的花儿默默绽放于芦苇丛间,如此繁花似锦的远山近水,如此空灵悠远的南国旷野,如此明晰如练的秋之光影,确实美不胜收,圣美之中让人隐约有些如丝如缕的忧郁,我忍不住将她搂住做个大胆的动作,创造了自己的巅峰之吻。
下山时我们从西面往昆山村方向下山,新开的机耕路像一条金飘带,自山顶翩翩然飘延至山下的昆山村,车子依山顺势而下,沿路滑行约四公里就到达昆山村。该村到吉巷的水泥路坡度缓线型好,这样返程的路就顺畅了,来到了水泥路人的精神也就为之一振,尤其是路边黄橙橙红彤彤的柿子特别摄人魂魄,这里的柿子个头特大,有南瓜型和炮弹型两种,满山遍野,有的就低垂在路边举手可摘,就像熟女深V俯身展示在你面前一样,忍不住停车顺手牵羊摘几个,心怦怦跳得厉害,深恐被人撞上有辱斯文,没摘几个就加大油门仓皇开溜了,印证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老话,任我采摘都没敢摘多少。不过这“偷”的感觉就应该是那种既愧疚又忍俊不禁的惊心动魄感觉,否则冠冕堂皇心安理得采摘岂不成了劫匪?如此这般自我安慰过后,取出刚才摘来的彤红硕大的软柿子,咬一口滑溜溜甜丝丝浸润心田,美妙质感传递全身心。
饱览美景饱尝美食后,在沉沉暮色中我恣意扭摆身姿,哼着不着调的无名曲,惬意地驾驶着车子在回家的路途上疾驰。路边弥漫着熟悉的稻草堆焚烧的气息,袅袅炊烟如轻纱般蔓延,暮霭低垂,剪剪秋风迎面袭来,然心儿依旧跳跃着穿行在昆山髻的秋山秋水间……
20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