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那抹血红的夕阳

那抹血红的夕阳

2013-10-16 07:43 作者:秦耕 阅读量:26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1974年,我刚刚10岁,还是一个小男孩。这一年的秋天,母亲在江油县人民医院开刀住院了一个多月,父亲在那里服侍,间或回来一次。家里太穷,缺吃少穿,更没柴烧,还养了一头不大不小的黑猪。起初是大哥(我大伯的儿子)天不亮把烧柴从西边的花石沟背过来放在我家的屋檐沟里,然后再回去赶生产队的工。后来大哥在耙地时,水牯牛扯经,拉翻了耙,划伤了脚。我只好上半天读书,下半天到大哥家或背烧柴或背苕藤。每当到只有两间茅草房的大哥家,看见他一颠一颠走路的样子,我心里特别难受。大哥看着可怜巴巴的我,眼里滚动着热泪。大哥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温暖的手,我们永远铭记在心。如今也在尽量报答。

深秋的一个傍晚,我背着一背红苕藤,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爬上了西山顶。放背篼于路边的土台上,回眸西边,那壮美的景色定格在记忆的长河。

灿烂的夕霞给苍松披上了金色的外衣,远远近近的林子进入了童话世界。西边一道道环形山梁,随着视线的延伸,消失在茫茫天际。“旷野天低树”。西北的青山如黛,从东北向西南蜿蜒而去,像一条长龙,那一座座山峰如片片鳞甲。龙门山,多好听的名字啊!这仅仅是一条延绵很长的山脉的一小段。这时,我情不自禁地背出了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的句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眼看天要黑了,我抹了一把汗水,感觉鬓角边结了一层壳,手指上粘有盐粒。我对手持野菊花的5岁的小妹说了声“走”,又上了回家的路。

再大的苦难也压不住生命的浅唱低吟。我虽然五音不全,也还是偷偷哼着那一首首不屈的歌走了过来。

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

谁知道那流浪的悲痛心酸。

遍体的伤痕,满腔的仇怨。

啊游子的脚印血泪斑斑。

啊流浪流浪,流浪流浪,

游子的脚印啊血泪斑斑。

历尽了人间的风暴雨寒,

踏遍了世上的沟沟坎坎,

人情的冷暖,世道的艰难,

啊游子的心中啊盼望春天,

啊流浪流浪,流浪流浪,

游子的心中盼望春天。

(电影《虾球传》主题歌《游子吟》)

那时,我多么盼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啊!哪怕是破破破烂烂的家,哪怕是缺吃少穿的困境。

那时,我是相信人有灵魂有来生的。也看到一些人死去,但从没有想过毛泽东会死,仿佛中国一直都是毛泽东在领导,就像东方红,太阳升一样。

母亲被抬走的那个夜晚,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流干了眼泪。后来,母亲奇迹般地起死回生。

坚忍不拔的基因从这一年注入了我生命的血液,并且深入骨髓。这以后,再累我也没有抱怨过;再苦我也没有哼一声。就这样执着,就靠这样的执着开辟了人生的新天地。

19年后,手持野菊花的那个小姑娘成了我的妻子,我是她生母的养子。

2010年,我大病一场,至今未能痊愈。妻子,一个瘦弱的女人,看起来似乎弱不禁风。她陪我跑江油,下成都,上上下下。妻子不仅跑前跑后,而且担惊受怕,父母年近八旬,女儿还小,丈夫有病。妻子啊,我曾经的小妹妹,你承担了多大的压力啊!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很少流泪,再苦再难,也是打碎牙齿和血吞。

2010年的人生大灾难,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集亲情爱情于一身的小妹妹,相知年年岁岁。曾经手持野菊花的小妹妹,听听我给你唱电视连续剧《渴望》的主题歌: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难取舍

悲欢离合

都曾经有过

这样执着

究竟为什么?

漫漫人生路

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

真诚的生活

谁能告诉我

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

北往的客

恩怨忘却

留下真情从头说

相伴人间

万家灯火

故事不多

宛如平常一段歌

过去未来共斟酌

我怀念那抹血红的夕阳,手持野菊花的小女孩成了扎根在我记忆中的绝美风景。

2012/09/28夜不能寐,披衣疾书。2012/10/08修改。

相关文章关键词

《那抹血红的夕阳》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