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就是一个人
导读孔子作为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我只是想阐述这样一种观念,任何伟人也都是平凡的人,都会有人的优缺点。我们在推崇他们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他们都是普通的有血有肉的人!
中国的思想传统历来有将伟人和美人神化的功能。譬如孔孟、关羽、岳飞等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被添枝加叶,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另一方面也搀杂了不少虚假的成分;又如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她们的凄美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就往往变得玄乎起来。
我在这里主要想阐明我对于孔子的一些看法,可能都是一孔之见,不足为训。
孔子就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人,他也有人的优缺点。优点不用我再一一列举了,因为大家应该已经能如数家珍了。
《论语先进第十一》中记载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一件事。其中,子路说了自己的志向:“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对他的志向的态度是这样的:“孔子哂之。”“哂”是“讥笑”的意思。孔子讥笑什么呢?讥笑他弟子的志向。那么他弟子有怎样的志向呢?是“治国平天下”的鸿鹄大志。那么孔子讥笑的理由是什么呢?后文有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首先,我们承认子路的志向确有不妥之处,那么孔子当众讥笑一个学生就很妥帖吗?其次,子路的志向是完全符合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中建功立业的价值核心的。再次,孔子还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那就是他的“为国以礼”,在当时并不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历史任务。在这一层面上,孔子的思想在当时不能推行于天下并非偶然。
在《论语阳货第十七》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孺悲,是孔子的老乡,他想来请教孔子。孔子的侍从告诉他,孔子病了。当孺悲退到门外后,孔子却取出琴,边弹边唱,并且使孺悲听到。
在我们的观念里,孔子是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并且被多位皇帝敕封,表彰于万世;而且他自己也有一条教育的准则——“有教无类”。然而,在这里他不仅用一个毫不成立的借口拒绝了一个拜见他的人,而且还狠很地打击了他一番。他们之间究竟有多少深仇大恨?我已无从查考。但即使孔子对孺悲有成见,那么拒绝他的拜见也就算了,何必要那样打击他呢?这样的行为,不也会给孔老夫子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吗?
类似地反映孔子在为人处事当中的不妥之处的例子在《论语》中还有很多。
我写以上这些文字,并非要否定孔子。孔子作为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我只是想阐述这样一种观念,任何伟人也都是平凡的人,都会有人的优缺点。我们在推崇他们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他们都是普通的有血有肉的人!
孔子被尊崇为圣人,但他毕竟也是人,他的言论思想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相反,应该是朴素的,是具有普适性的。像于丹教授所说,孔子是一个温暖的人。
孔子,平凡并伟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