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柳如是
明末清初活跃于金陵秦淮河畔的“秦淮八艳”,陈圆圆,顾眉,卞玉京,董小婉,马湘兰,寇白门,柳如是,李香君,其中柳如是位列八艳之首。它容貌俊美,才华横溢,自小工于琴棋书画,她的书法遒劲洒脱,临摹当时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字画,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她的一级画作《月堤烟柳图》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明人评价它的诗作《戊寅草》、《我闻室梅花名》、《湖上草》、《东山酬集》、《红豆村杂录》、《河东君诗文集》、《尺赋》、《红梅集名句》、《我闻室鸳鸯楼记》为“闲情淡致,风度天然,尽洗铅华,独标素质”。
她是秦淮八艳中诗写得最好,文学水平最高。这要感谢徐佛和周道登。徐佛自身修养颇高,“性敏慧”而能“操琴写诗,善画兰花”,是他教给了柳如是写字作画、弹琴赋诗的基本技能。曾经做过明朝文渊阁大学士的周道登常常将柳如是“抱置膝上,教以文墨”。在两位名家的指点下,柳如是的诗词书画技艺声名昌盛,它的诗具有“幽艳秀发,如芙蓉秋水,自然娟媚”之特色,气质俱佳,引来众多的追求者。
因此,她的情史是丰富而坎坷,这与她的身世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柳如是,生于1618年,自号河东君,三岁父母已亡。幼年的她寄于舅舅门下,十一岁时,舅舅去世,被迫流落风尘,进入青楼,不久被吴江名妓徐佛买到家中为婢女,后来崇祯故相周道登纳她为妾。周家的众妻妾容不了柳如是,告她与男仆私通,周道登又将她卖回青楼。那一年,她才十四岁。柳如是的爱情历程颇多曲折。她与同龄才子宋征舆短暂相恋,可惜,宋家横加干涉,宋母严厉指责儿子,同时又受社会舆论的压力,生性懦弱的开始疏远柳如是。不久之后官府下令逐妓,柳如是受到影响,宋征舆不说娶她,又不敢去为她说情,只说“姑避其锋”搪塞柳如是。柳如是一气之下,拿刀一刀砍琴,七弦俱断,与宋征舆一刀两断。她是那种敢爱敢恨,心性刚烈的女子。然后又做过当时文坛风云人物陈子龙的情人,她与陈子龙本是同一路人,性格都有豪迈爽性的一面。柳如是主动追求陈子龙,“风尘中不辨物色,何足为天下名士?”是她质问陈子龙。她对国事、文学的见解,比一般男子还要深刻,陈子龙不禁为柳如是的风采和才气所深深折服,也写诗将柳如是比作曹植笔下神采飘逸的洛神宓妃,倾慕之情注意力溢于言表。“淡滟笼烟寒白日,柔条丛萼相交加。有时吹入玉窗里,春梦方长人不起。”是他俩幸福生活的写照。后来,他们不得以分开时,柳如是在她的别赋里写道:“虽知己而必别,纵暂别其必深。冀白首而同归,愿心志之固贞。”大有缘浅情深,愿意做陈子龙一生一世精神情人的意思。最后,以二十四岁的芳龄嫁给了六十岁的“文学盟主”钱谦益。后来,二人恩爱无比,情投意合,才学俱卓。可见柳如是对爱情的追求是感情或才华至上。
才貌双全的美女,古今中外数不胜数,然而柳如是的人生观,性格却是别具一格。在大明朝灭亡时,柳如是,曾要拉着钱谦益一同跳水殉国,她崇高的爱国情操,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她曾在《赠友人》一诗中表达了自己报国效忠的豪情,“大羽插腰箭在手,功高茕马称精奇”。她虽然身在青楼,却不喜欢闲谈风花雪月,而是热衷与志士名人纵论国事。
她的爱国情丝是得到了其父的遗传。柳如是从小就是抗金女英雄梁红玉的“粉丝”。每次读到梁红玉擂鼓退敌一节时,就向往不已。听说这位梁红玉也是倡优出身,感同身受,更激起流落风尘的她的强烈共鸣。是大家眼中的“奇女子”。
也许是父亲的正义感影响了她,她绰约有风姿,更兼落落有男子气,她常常以“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出行,见到男子抱拳作揖,称兄道弟,完全是一位翩翩公子的做派。她主动向“以色侍人”规则的宣战,她强大的内心世界和她的诗文书画的才能给了她宣战的动力和激情。在她男子般的大开大阖的洒脱气质里,那种细腻缜密的女子情思始终没有丢掉,如她试探徐公子的情感真伪。
不甘心于沦落风尘的柳如是,在内心深处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抱负,就是找一个可以托负终身的奇伟男子,来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梦想。一个烟花女子,一个一生把梁红玉视为偶像的柳如是,她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不同凡响的人生观。
1666年,钱谦益死后,他的族人争夺他的家产,柳如是为了保住钱家家产,以死相逼,上吊自杀死了,不过四十八岁。她是秦淮八艳之中,唯一有子女送终的人。
卓越的常识才气和艺术成就、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敢于追求真正爱情的精神,不愧为“秦淮八艳”之首,更是中国历史的云烟里绽放出令人心碎的光艳。
纵观柳如是这一生,她性格中,以男子般的果敢主动为主,又辅以女性特有的明艳清爽。她的刚烈和浪漫完美的结合,她是绽放在旷野里的一朵铿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