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亲近玉带桥

亲近玉带桥

2013-10-15 14:17 作者:杏林听音 阅读量:32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在办公室坐久了,想放松心情,用我们的双眼去观察世界,拓展视野。周末我们一行四人心血来潮驱车赶往信丰,一路的风景让我们四人陶醉在欢笑中。此时可以不用去考虑繁重的工作任务,通过这天旅行,我们收获无穷。

首先我们观光了信丰的“大圣塔”,大圣寺塔为九级六面楼阁式砖塔,穿壁平座,塔内楼共17层,有明暗层之分。塔内有藻井并绘有彩绘,塔顶为坊,塔刹由覆盆、相轮、宝珠等组成。我们一级一级弓身而上。那小小的拾阶别有一番情趣。

接着我们一道问路,沿着蜿蜒崎岖的乡间道路到了玉带桥。在岁月磨砺得圆滑世故的卵石铺就的古驿道引导下,我们走过层峦峻岭、走过山乡风景,来到了玉带桥。这座坐落于信丰县虎山乡中心村的古桥,距离信丰县城约45公里。刚从绿色中露出峥嵘一角,便惹来我们一阵欢声,而当我们面临高大、雄奇、沧桑的它时,则无不啧啧称奇。这是怎样一座桥呵?天高云淡下,群山逶迤,大地葱郁。如虹般飞临滔滔虎山河,多情地把两岸青山相挽。玉带桥的桥面用鹅卵石和青砖铺成。两端各建有约4米高的瓦房桥头堡。在玉带桥的中段建有4.6米高的凉亭,同时充当神庙的作用,里面分为前厅和后殿,可以供人歇息和祭祀。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踏访经过它,有多少掮客在桥头堡与玉带桥共听虎山河的滔声入眠,有多少香客在桥中间的庙烧过香、许过愿、祈求过幸福,有多少行人在双层雨檐下的木梁上歇过脚、聊过天、打过盹,又有多少少年在听着爷爷奶奶关于修桥人余凤岐的传奇故事中成长……显然这是一座充满了神奇与故事的石桥。

时至今日,这条与梅林古驿道类似、通往广东的另一条驿道的功能已基本削减为零。驿道的卵石已残缺不全,了无生气;道旁的蒿草是荒了生、生了荒,层叠满了沧桑履痕;玉带桥沉寂得也有些年月了。再往前一条小小的石阶,我们沿途而上,茅草丛生,锋利剌人,上面有一凉亭,站在亭子里往外观望,虎山河滔声依旧,小沟里清澈见底的泉水随着我们四人的欢声笑语一同流淌着。

其实,我们自然无权责备这桥的冷寞与功能的衰退,比之梅林古道,比之赣江航道,它的寂寞又算得了什么?今天,再审视400年生命的玉带桥,我们会发现,它所蕴含的精气神已超越了桥之本身,已然成为信丰人秉性与品格的象征。我坚信走近它的人,都会在领略过它迷人风采的同时,深深地大醉于它仍在散淡着的高贵气质中。余凤岐,因为造玉带桥,几百年来,成了信丰县家喻户晓的人物。清初,虎山河水大浪涛天,驿道两岸如隔千里,来往行人极不方便。为造福一方百姓,便利南来北往客商,虎山余凤岐对天承诺——倾全家所有财产,建造玉带桥。一时间,整个信丰为之哗然,虎山河两岸顿然热闹喧腾,民工如云,造桥气势尉然壮观。可是,当这墩高5.7,面宽3.8,拱跨14.3.弧长81.45米的石墩三孔楼阁式拱桥近乎完成,仅差数百两银子工程便彻底峻工之时,玉带桥工程停了下来。

仰望苍天,余凤岐欲哭无泪。沉默之后,他做出了最激烈的决断:卖妻,卖自己。将结发妻子打发走后,他叫人打制了一镣铐为自己锁上,从玉带桥往信丰城里走去,他沿路乞讨——谁能以完成玉带桥剩余工程的银子卖下他身上的镣铐,便给此家人终身做奴。此乃惊天地动鬼神之举,诚可动天,信可感人。余凤岐以身家性命全心造桥之诚之信,无疑是一壮举,是一种人格写照,信丰人的秉性也由此可见一斑。有幸的是,余凤岐带着镣铐走了不过数十里,便被路边一个善良寡妇将这镣铐买了下来,付足了银两,送余凤岐回到了玉带桥工地。玉带桥,终于峻工。仿佛一首动听的歌谣,这玉带桥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

今天,行走在玉带桥长廊,看浊黄的虎山河水,看两岸青山连绵。玉带桥为信丰县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冲,它以结构独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粤,有诗赞曰:“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日照玉带水连天,龙虎护佑桥两边。飞虹卧波牵赣粤,商贾如去古道间。”这就是玉带桥的真实写照。如今,玉带桥风光不在依旧,沉寂得有些年月了,桥楼已有破损,驿道卵石残缺不全。但我们坚信走近它的人,都会在领略过它的雄奇、高大的同时,为余凤岐的秉性、品格和修桥的真实故事所叹服,令人诸多感慨。这圣,无疑是余凤岐,这神,则是百姓大众。至于后来传说,有神相助,天上飘下了玉带于虎山河上而成玉带桥,则纯属美好的遐想。

还有值得一记的是,十数年前,还有人在善良寡妇的后代家中见过那副镣铐。镣铐依旧,锃亮如新,抚之若冰,令人惊叹,真仿佛有一种精气神融莹于其中。

相关文章关键词

《亲近玉带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