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触摸诗人的灵魂

触摸诗人的灵魂

2013-10-16 11:18 作者:尕黑 阅读量:27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的最后一节。人们往往通过这首诗,认识徐志摩,从而进一步了解徐志摩,了解海宁。这是一种潇洒的情感,诗人似乎对康桥不作一点留恋,不想带走那里的一切,其实不然,他对康桥有着深厚的情感,在康桥生活的二年中,有着对康桥的爱恋,又对往昔生活的憧憬,特别是与林薇因的恋情总是难以忘怀。而诗人感情的波折,生命的短暂,真正印证了他诗作中所描述的那样,悄悄地来作别西天的云彩,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去了。虽然诗人英年早逝,但他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在海宁的文化发展史上,奠定了重要的地位。

作为徐志摩故乡的人,总有一种自豪感;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海宁,也有一种自豪感。每当外出别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会自豪地介绍自己是浙江海宁人,他们同时也会问起徐志摩是不是海宁人,我也会以肯定的语气加以回答。或许这也是一种地方色彩的民族自豪感吧,就像回答我们是中国人一样。

走进徐志摩的故居,仿佛走进了徐志摩童年的生活,仿佛触及到了诗人的灵魂。复制的故居是个二进的院落,院落的内部四周是回廊,然后是客厅,后面是厢房,最后又是院落。楼上的卧室陈列着古朴典雅的家具,按照现代人的目光算不了什么,但在那个时代也是大户人家。

身处故居,看着那些墙上悬挂的历史尘埃的照片;看着那些陈列厨柜内发黄的诗稿;看着那些破旧的使用过的生活用品,我们仿佛捡拾到了一些有关徐志摩生活的轨迹。在海宁他与发妻张幼仪度过了点点滴滴的生活;在上海他与陆小曼度过了分分合合不稳定的沉重生活;在英国他才真正体验到追求浪漫爱情的幸福。尽管这些追求最终像云彩一样一挥而去,但留在诗人的记忆中相必是完美的。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反映,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阅读诗人的作品,来触及诗人的真实情感,然后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读徐志摩的诗如沐春雨,他的诗不仅有情感之美,而且也在形式上很整齐,在韵律上很和谐,读后让人感到很舒坦,很愉悦。明代诗人谢棒说过,好诗应当是“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虽然徐志摩的诗作尚未达到这样的高的意境,但他的诗语言美,韵律美是众目共睹的。

徐志摩的诗还在于他的情感之美。诗人的一部分诗作承载着追求自由爱情和单纯信仰的情感。他像捕捉快乐的雪花那样,追求着一种爱,一种自由和爱。他愿是一朵雪花,不去幽谷,不去山岭,不去荒街,却偏去那清幽之处。他盼望着一个探望,将雪花的柔盈贴在爱人的心胸,融入爱人的柔波,在心,在肺自如呼吸。他愿是一片白云,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对方的波心。他愿是康河里的一根水草,在油油的水底招摇。在故居参观,应该轻声一点,脚步缓慢一点,心情沉重一点,也是对诗人的尊重。不要去惊扰这屋主人的沉睡,让他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

相关文章关键词

《触摸诗人的灵魂》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