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邦东古茶园

邦东古茶园

2013-10-14 16:27 作者:朵朵云 阅读量:35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不少人这样说道_如果到临沧市临翔区赏茶园,有一个非去不可的地方,那就是距市区50公里峰峦绵延、雪山云海的邦东乡。在这片总面积223.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在山脚奔流不息。邦东之所以名声大振是因为茶叶的缘故,茶叶是邦东乡的重要传统产业,是邦东山区、半山区农民现金收入来源的主要骨干产业,邦东是茶叶和茶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一个乡,全乡种、制、饮茶历史悠久。邦东茶的精华即忙麓茶,历史永远记着忙麓茶流传辉煌的一页。

忙麓山位于邦东乡境内,海拔740米—950米之间,占地1万多亩,具有气候温和,日照时间短,且多为漫射光照射,加之雨量充沛,温度高,土壤富含腐殖质,土质疏松,含有茶树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在这种生态条件下生长的茶树植株健壮,芽叶肥实厚重,为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忙麓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使得它在历史上一度享有盛名,至今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耳闻。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述:“种茶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忙麓)、锡规尤特著,蛮鹿(忙麓)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既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可以想象当时(忙麓茶)在临沧应有的地位,这自然就成为县内要员和富豪们以及文人墨客品茗的首选,同时也是接待嘉宾的首选,招待省府官差、礼仪往来便必不可少。到了20世纪70年代,昔归村每年精制100公斤忙麓茶上交县上,当时茶农们称之为“县委茶”。在那个年代,忙麓茶被县委做为礼品送往省内、外,从此忙麓茶有机会从深山里走出去,交上好朋友,见到大世面,甚至走向全国各地。后人有诗吟道:“千载长居深山里,忽然有运到京华。才惊眼为牡丹困,更喜梅因瑞雪发。梦境难求唯可遇,幽思不遂尽磋呀。若能一日车船至,从此美名满天涯。”

忙麓山的忙麓茶园属传统采摘自然生长型,树枝盘曲向上、经上百年的人工无意造作,形成的造型古怪嶙峋,似卧龙、似飞禽展翅,既易攀援采摘又极具富有观赏价值。因此可以这样说,忙麓茶连起了忙麓人民的生活,忙麓人民的饮品里有茶树王的魂灵,有茶树王的背影,有茶树王的圣洁。

“人”字是站立的一种姿态,正如邦东乡最大的古茶树,就是以“人”的形象站立在邦东曼岗大箐。在风雨中一站就是300年,看过多少世事变化,经历多少风吹雨打。把尊严刻在心里,把沧桑写在脸上,把记忆写在年轮里。有云雀为他唱歌,有蜂蝶为他跳舞,有澜沧江水他奏乐,有雪山为他增添青春和活力。这株古茶树,高13.9米,树幅58.2平方米,基部干围2.46米,树龄约300多年。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是神树,是茶树王,是邦东乡所有大叶茶的共同母亲。因为最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东西除了先祖就是那棵风雨老茶树。有的人家一家老小一起到茶树王面前祭祀与祝愿,在为茶树王祝福的同时也祈祷茶树王能够赐与自己以幸福。当地的人们将它奉为神茶,每天清晨泡一杯茶首先举敬的是茶树王,无论你落在茶树王的左还是右,也无论你是身居茶树王东还是西,也无论你离茶树王多远。无论春夏秋冬,古茶树依然保持着葱绿,那旺盛的绿叶,又有谁敢说古茶树是一个垂暮的老朽?传说,古茶树还有一个故事。那是土匪闹得最凶的岁月,一群土匪气势汹汹闯进小村子,抓走村子的三个男人要挖坑活埋,好端端的晴天变了脸,电闪雷鸣,哗啦啦地下起大雨。土匪押着三个村人刚好走到古茶树底下,突然劈雳一声,一道电光之后,那帮土匪被雷电劈倒在地呜呼哀哉,可那三个村人却平安无事。从此,古茶树多了这个传说,说老天爷被土匪的暴行惹火了,于是借来闪电将这伙混蛋宰掉。传说虽有些玄虚。反正不管怎么说,小村子的这棵古茶树,见证着村子的过去、现在。

据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她从小到老都是喝着茶树王的芽叶安然无恙地活到九十岁的,现在还能每天从家里走到离她家2公里的茶树王那里采摘些鲜叶泡饮。茶树王不仅是棵生财的茶树,而且还是一棵药王树。对此当地老百姓能讲出一二,比如糖茶蜜茶都是上好的胃药,茶树根降血脂、降血压,盐茶是止泻的单方等等。这棵老茶树挽救了无数缺医少药的乡下人的生命。坐在茶树下,我突然想到这么一首歌“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这是一份人生的浩然正气。而眼前的茶树王,让我心生崇敬和爱意,我真的为邦东土地上能有这样一棵老茶树感到自豪和骄傲:根扎进红土地的胸怀,枝伸向没有污染的蓝天,叶在一曲曲山歌中迎风飞扬。

在邦东境内的澜沧江两岸高山箐林,优良的大叶种遍布每一个高高的山坳紧贴着的每一个村庄,是这些村庄永远的风景。

邦东茶园,片片梳妆整齐绿油油的高优生态茶园,一坡坡一层层,齐整整平展展绿锦缎般地铺设在山岗,每一层之间茂密得难以通过。茶园,如诗如画,生机盎然。自然的绿、生活的绿,交辉迭彩,聚合成了一串串晶莹闪烁的绿宝石。到过茶山参观的人数以千计、置身于那层层叠绿、千叶万芽竟发,青翠欲滴的茶园,使人如痴如醉,犹入仙境,心旷神怡,就连来考察的外国专家也为之赞叹不已。翡翠温馨的茶园,不仅展示着一种带有柔曼的色彩,轻轻地镶在荒山的线条上,更让人们看到了艰辛开垦、拼搏奋进中的茶农,组合成一体的心魂。每逢春、夏、秋三季时。梯田形的茶园上,几百个姐妹的歌,数不胜数。碧绿的茶树枝头,万芽竞发,穿得鲜花般的各族姑娘媳妇,头戴花巾,身挎着背箩,穿梭在芳香流溢的茶园中,格外赏心悦目。她们一边采新茶,一边唱茶歌……目睹此情此景,旅游者自然会悟出当年杜牧为什么会写出“如此河山归得去,不做诗人做茶人”的诗句。你听她们的歌声,随风飘来,悠悠扬扬,动人心扉。“妹采茶芽在山顶,哥卖绿茶跑昆明,茶歌飘荡白云天,妹挂阿哥在心间。”听,这边采茶的姑娘小伙在欢唱十二月采茶调:

正月采茶是新春,家家户户看龙灯。

吉龙翻身降雨露,茶树发芽满山青。

二月采茶喜融融,笑看山花心更红。

茶叶年年收成好,支援出口建丰功。

三月采茶是清明,扫墓采茶忙不停。

电器时装茶女买,茶乡旧貌换新颜。

四月采茶热哈哈,身背茶篮走山岗。

心有热力红似火,双手采回百担茶……

哟,你听那边采茶的人也在不甘示弱欢声对唱着:

春天采茶多热闹,哥妹采茶对情歌。

采得茶园笑开脸,采得茶树笑弯腰。

绿茶树来万年青,妹的山歌像黄金。

茶园唱出好灵芝,茶树唱出金凤凰。

茶树栽得排对排,一对蝴蝶飞过来。

哥有情来妹有意,两心相愿配成双。

春风吹醒茶叶绿,天上白云飘呀飘。

茶山姐妹调子多,一片茶叶一支歌。

绿青青的茶山,山歌唱开了,姑娘小伙们干劲更浓了。比赛似的你采一箩我摘一箩。我挎上茶篓加入了茶姑们的行列,获得许多有关采茶的知识,诸如清明节前后采摘的茶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采茶时,为什么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要摘的部分,轻轻地往下折断,千万不要用指甲掐等等采摘知识。茶园嫩油油的,茶园歌声起,这一切构成了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里,因为茶绿,群山便成了一种活的风景,一种生命实体,一种盎然的生机。间间行行绿茶中,衣着鲜丽的采茶姑娘巧手上下翻飞,甜美的歌声忽远忽近地在茶山中飘过,在空旷的茶林间回荡。

好山好水好风光,邦东山上采茶忙;

姐采茶如凤点头,妹采茶象鱼跃网;

采了一行又一行,采下青叶篓里装;

一篓一篓又一篓,采来富裕满茶乡……”用心感受着空气中的每一分子,阵阵茶香缓缓迩来,于惬意中,便醉了。这,便是茶山的美,茶歌的极致。这儿,空气澹泊空灵,纯净得近乎圣洁,悠远得近乎超脱,让人无端的有一种泫然的醉意。

相关文章关键词

《邦东古茶园》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