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君子竹”独好
导读人常需自省才会如竹的品格受人尊敬。每当雨季时节我最爱我的小竹林,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细细品竹的香甜。这雨过的竹头比成熟的稻穗低垂得更让人敬重,每次见到它们那虚心的竹杆低弯腰的情景,让我止不住要摇去那竹叶上雨水,让它不要再那么谦逊,因为那谦逊的样子让我很不安。
今年的梅雨季节似乎比往年来得早,恰好照顾了我那院里新种的几棵树了。每次下雨总是院子最清丽的时候。尤其是后院的竹子更是婆娑独俏。
我已记不清确切地是从什么时候起爱上的竹子,也许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去浙江杭州的云栖第一次看到的那片无际的竹林。生长在江南水乡很少见得那些如海般的竹林。于是第一次见那么浩浩荡荡的竹林,让人感到无比地新鲜。那无边的竹海满目青翠,落叶如毯香溢满地。于是云栖那地方给我留下的美就成了竹海的美,那竹海的美就成了我记忆中最为缠绕的美。
竹海的浩然和青翠给人以轻松和愉快,至少我是这样的感受。《卧虎藏龙》中章子怡在竹海中的打斗镜头在我看来简直是一种超凡的享受,那是一幅“凤舞竹林间,抚翠穿枝好相宜”的画面。那里是浙江安吉的大竹海。
然而历代诗人咏竹无数,无一不是誉竹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如郑燮《竹》中的“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十年前省书画院院长赵绪成先生曾为我写了三个字:“君子竹”,本是君子如竹之意,因“君”为本人名中所有,尚自知比“竹”不足,于是取“子竹”为名随意落闲文之后。
既与竹有约,也就频添了许多关于竹的故事了。
苏东坡诗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是那年在搬家整修院子时,第一件事就是觅来两根紫竹在东南角种下,免得让人说没文化。次年就发了一丛,也就觉得人家见了会说这家主人不俗。然而文化知多少,只是我心在乎罢了。
一日去一处私家景点—石竹园,见竹品种无数,多有未见识过,羡慕之至想起家乡有竹圃,便有约前往索讨。那里虽品种不多却也是些不常见的。如金山玉竹、琴丝竹、茶杆竹。后又多次到竹乡安吉,带回了佛肚竹和一些不知名的小型如草丛的竹子种在了院子的西面。
那些竹种下后也从没去照料过,可它们风过不折,雨过不污,石中剑拔,没几年就茂密如林。玉竹玲珑晶莹总令人喜爱有加;琴丝竹却让人恍若耳旁弦音不绝;茶杆竹虽不显节却有节。总之,这小竹林疏疏淡淡不慕荣华正合我意。
人常需自省才会如竹的品格受人尊敬。每当雨季时节我最爱我的小竹林,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细细品竹的香甜。这雨过的竹头比成熟的稻穗低垂得更让人敬重,每次见到它们那虚心的竹杆低弯腰的情景,让我止不住要摇去那竹叶上雨水,让它不要再那么谦逊,因为那谦逊的样子让我很不安。
人到中年更应以“君子守节如竹”,严以律已,尽可能做到处世处事有礼有节。除坚守岗位外,闲瑕时间听听音乐、习书写作,搬弄些花花草草。一时兴起还可吟上几句破诗,以此来培植君子情操。也曾一时迷上了“老古董”,化费不少,其不乏半数为新作,恼怒之后倒也有收获,至少增长了不少见识,更多地了解历代名人名家其人其事其作,与人交流也就多了一份乐趣。
自古以来“竹之德”为人敬重。近两年中常到“中国竹乡”—湖州安吉,几乎都是在春夏时节。入住于安吉城西的“香溢酒店”。酒店紧靠“竹博园”,那竹园中收集了全国三百多不同品种的竹子,每次进园观赏,都请来讲解员介绍各类品种竹子的特性,次数多了也就认识了其中一部分品种,特别是一些高贵的品种,如龟背竹、香妃竹、方竹、碧玉竹、鸡哺竹等等。去年六月第三次进“竹博园”正是梅雨时节,风带着密密的小雨在竹园里飘洒。竹园上空架了一座南北向的竹桥,供游客俯瞰竹海。人行桥上,就如同置身于竹子的云海里,嫩绿的新竹在脚下轻轻的舞着,人也随着迷叠荡漾。
这就是雨中的翠竹,清丽、谦逊、华贵!
从那以后我不再去记竹子的品种了,所有的竹子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君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