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2013-10-22 13:51 作者:若水 阅读量:37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所谓知音,便如这高山流水一般,宁静淡泊,不一定有过多的深交,但只要轻轻一拨,心灵就会产生奇妙的共振;勿需过多言语,只需要一个眼神,便将千言万语送入对方的心中。

千百年来,从《诗经》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到曹雪芹感慨:“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人们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着知音。然而,知音的可遇不可求让其显得弥足珍贵。因此,人们对知音倾情相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风萧水寒的易水河畔,高渐离为荆轲击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他用那灌满铅的筑狠狠砸向秦王的那一刻,当满腔的热血从他的口中喷涌而出时,二人的魂魄就获得了永恒的绚烂与不灭。高渐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士为知已者死”的内涵。有知已若此,夫复何求?

“凤兮凤兮归故乡,邀游四海求其凰。”蜀中富商卓王孙的府中,司马相如抚琴高歌。屏风后,文君的心与铮琮的琴声一起泛起涟漪。她定然是从这琴声中认定了琴弦知音,否则她怎敢如此坚定地将终身托付于一从未曾相识之人。

当蔡邕从燃烧的枯木中抢救出焦尾,焦尾若有知,定然会报答这一片知遇之恩吧?否则,它的音色为何会如此优美动听?

流水继续在指间婉转地流淌。琴声越来越急促,流水似乎遇上了一片浅滩,在乱石中穿梭跳跃着。

汉江之畔,一座孤坟茕茕孑立。一个憔悴佝偻的身影,用含泪带血的心灵,弹奏一曲千古绝唱。

“泉下悠悠闻不闻,从此少知音。”一曲终了,伯牙仰天长啸。满腔热泪,鲜血喷洒。知音已逝,琴音谁听?琴心谁解?此身虽存,心已不在,又留琴何用?

断弦碎片,洒落江面。

人去,音绝。琴碎,心死。

琴声渐止,余音仍萦绕于耳边。然而,旧时好梦却早已远去,零落成泥,碾作轻尘,徒留满地的沧桑。

冷月下,岳飞仍在低吟:“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寒风中,范仲淹仍在高唱:“微斯人,吾谁与归?”。

红尘的喧哗,充斥着生活;俗世的烟尘,迷蒙了心灵。

昔日的繁华已成了光阴眼中的流年碎影,梧桐的片片枯叶铺满了深深庭院,孤独的焦尾琴也落满了尘埃。

那知音的故事,是否真的只是坊间流传的绮丽传说?

茫茫人海,滚滚红尘,谁是知我懂我人?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