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天路盛典

天路盛典

2013-10-16 13:47 作者:朵朵云 阅读量:25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不同民族对死亡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各民族对死者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我的家乡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在处理这一人生无法回避的事情时,采用了火葬。无论男女或是年龄大小及死因,都一概火葬。认为火葬干净,能随烟升天。火化,尸体化成灰,灵魂无依托,不会回来危害家人和村人。

1村或数村有1块火葬场林地,称为奄林。奄林里长满了葱绿的林木,这些树全是乡村的逝者用生命的沃土滋养的。人死时,亲人到齐后用麻布裹住尸体,将尸体放在树杆的尸架上,用藤蔑固定,出殡时,沿途朝天鸣枪放箭,以示为死者开道,直至奄林(火葬场)。据说男人有8节肠子,女人有9节肠子,因而女人会生后代。不同性别的人的肠子的节数有异,因此用于火葬之用的柴的层数也就有区别。火化时,四面架柴,男尸架8层,女尸架9层,将尸体置于柴上点火。引火的火把要从死者家中带来。主持火葬仪式的人(拉祜莫八)边念安魂曲边火焚尸。安魂曲说:“这是天神地神安排好的去世日子/不只你一个人会死/你不要不服气/你安心地去吧/你的命定了到阴间/你的灵魂上天/不要给活着的人灾难/酒不够再给你/你要猪、牛再给你/你顺着祖先住地的路走/火烟气带走......尸体焚化后又将死者生前用过的物品烧掉。火化后,由莫八在坟场行祭祀仪式,再由死者家人将骨灰扫拢,来回扫7圈成一堆便告葬礼结束。不立石碑,也不埋。乡民将“坟墓”称为“去别”,实际上,“去别”的原始含义具有“焚尸后将骨灰收拢成一堆”的意味。吊丧日内,只用野蒿枝杆做筷子吃饭,村寨停止生产1天,不舂米,表示哀悼。

农历二月第一个属马日是乡村传统的清明节,家中父母等老人去世的日子也要牢记,在献坟日和父母去世的忌日不能下地干活。献坟日的献祭,有的在家里进行,有的到奄林进行,富裕的人家杀猪、鸡,普通的人家杀鸡,非常穷的用鸡蛋。一般用酒献祭需要杀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两只鸡的鸡头、鸡脚、翅膀、内脏都要各取一部分献祭。不论用什么献祭,祭品都不带回家。如在家里献祭,要煮一罐茶,分倒在二至四个碗里,鸡等其他祭品放在一个簸箕里,然后点燃蜡条,磕头,献祭完了之后祭品连同簸箕抬出村寨扔掉。

火葬不但把一个完整的空间干净地留给后人,而且也体现了我们乡村人民对自然界的一种反哺情结。外来人经常称我们乡村“地皮比较干净”,意即乡村世世代代都实行火葬,地点集中,不倒处垒坟。乡村的丧葬就这样简单,开支少,环保。

相关文章关键词

《天路盛典》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