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泰恒烈士纪念碑
在南汀河的源头,有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博尚。在博尚垄岗山上矗立着一座泰恒烈士纪念碑。这个泰恒烈士纪念碑于1951年建立,高近3米的花岗岩石碑下,静静地躺着十五位烈士的英魂。这15位烈士有的来自河南,也有的来自江苏、湖北的,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转战千里,从东北到云南,由昆明到佤乡临沧,他们用血和生命,诠释了革命战士生命的意义,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篇。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才有17岁。
1950年,泰恒战役打响了。那是发生在泰恒(今博尚)的一场战斗。中共云南地下党领导的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和人民解放军120团追剿土匪的泰恒围歼战。195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0团同临沧、双江、耿马三县土匪的决战在这个小镇打响。耿马反动土司罕裕卿、伪双江专员彭肇章和云县悍匪张国柱和溃败到境外的国民党第八军的李弥残匪,纠集了临沧、双江、耿马、云县四县的土匪武装千余人,成立了“滇西联合军政委员会右翼指挥部”。分左、右两路进攻缅宁城(今临沧城)。9月27日,左路由张国柱带领的四百人从耿马出发,经勐永、章驮,进而与右军配合进攻临沧。老奸巨猾的张国柱自知不是我军的对手,为保存实力,在我军来到勐永之前就闻风而逃,率匪部撤回耿马。
右路由匪首杨成之带领的五百余人9月25日从双江方向出发,妄图经勐库、圈内、博尚再到缅宁城(今临沧城)。当我军正兵分两路合击张国柱部土匪时,9月27日杨成之率右路匪部乘虚而入,占领了博尚镇。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0团副政委赵世英奉命指挥该团二、三营围歼土匪。于10月1拂晓对盘踞在博尚镇的土匪形成合围并发起攻击,攻下了勐准大玉地,土匪纷纷向姑姑庙败退,我军乘胜追击,包围占领了姑姑庙,击溃守敌,敌人仓皇往博尚河底逃窜,经过垄岗山,被我埋伏在那里的解放军击溃,匪首杨成之被击伤后趁黑夜逃回双江。此次战役共击毙土匪250余人,俘匪150余人,缴获骡马24匹,“六0”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七挺、卡柄枪12支、步枪250多支。我方牺牲15人,重伤18人。博尚歼匪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0团在原临沧地区剿匪战斗中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它给临沧、双江、耿马、云县四县的土匪以沉重的打击。震慑了土匪武装,使土匪气大大下降。
烈士碑前,青松翠柏迎风傲立,令过往行人肃然起敬。每年清明节、重阳节有不少人在此敬花束。抚摸着纪念碑,人们的眼眶湿润了,他们眼前仿佛浮现出激烈战斗的场面,耳边传来一阵阵子弹声和战士们嘶杀的吼声……为了和平,为了解放,为了临沧的人民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党旗,用年轻的生命换取了革命的胜利。聚集在纪念碑下。怀着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有的观看祠文,有的记着笔记,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年逾70多岁的老党员,在纪念碑下举起了右手,是在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还是在缅怀并肩作战,血染这片土地的战友?
泰恒烈士纪念碑被临沧市、区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名烈士用他们的血肉和灵魂铸造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他们的血肉之躯,流进了泥土,融入了我们的灵魂,汨汨地流淌在博尚这片热土上,呵护着秀木和嘉禾,激励着青少年奋发向上!
丰碑矗立,永绥英灵,大家在这朗朗苍穹下举行庄严的党员宣誓仪式。面对着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面对着鲜红的党旗,全体党员一起举起自己的右拳,向敬爱的党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嘹亮而高昂的誓言回荡在革命烈士陵园,群山见证这一刻,照相机锁定这一刻……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想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有这么优越的工作条件,看不到战争,看不到硝烟,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不努力的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