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点亮盲儿心中明灯
20年前,临翔区一位名叫李秀丽的妇女,产下了一个男婴名叫李宇彬。不料,命运之神如此的不公平。活泼可爱的小宇彬1岁时,被确诊为视网膜病变,母亲李秀丽不惜负债累累,跑遍了无数医院,在家财散尽、遍访名医而孩子的眼睛依旧无法复明的情况下。坚强的母亲决心要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她承受着多种疾病的折磨和生活的重重困难……可是这一切都不能动摇她对孩子无边的母爱。李宇彬可谓不幸,但他又是幸运的,遇上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整整20年,李秀丽就像儿子形影不离的拐杖。她那博大无私的母爱,就像一盏长明灯,照亮了小宇彬20年的苦难人生。如今,小宇彬是临沧市有吏以来第一个盲人本科大学生。更可喜的是,小宇彬竟是云南省2002年考取省外正规大学的唯一一名盲人本科大学生。
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看到小宇彬双眼失明。李秀丽背地里不知哭过多少回,但从来不当着儿子的面哭,不能让我的痛苦,去伤害他脆弱的心灵。20年来,照顾儿子的重任全部落到了李秀丽肩上,李秀丽即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顾儿子。她每天忙得头晕眼花。多年来,她都没有睡过塌实觉,还患上了严重风湿等疾病。最让李秀丽难忘的是1999年7月的一个深夜,那时她在单位加班,无人照顾的儿子竟因想妈妈从床上摔下来,动弹不得。直到次日清晨6时许,李秀丽从单位回到家,扶起李宇彬到医院时。那一刻,李秀丽心如刀绞。尽管小宇彬给家庭带来了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给李秀丽带来了比常人加倍付出的心血,但李秀丽和全家却从不冷落他、抛弃他,而是更加倍的疼爱他、呵护他,让小宇彬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快乐、健康地成长。
李秀丽知道小宇彬没几个要好的小朋友,所以她知道儿子的内心是很孤独的。1994年,她用积攒数月的一百多元钱买了一架玩具电子琴来为儿子解闷,那个时候的一百多元钱对这个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字。希望优美的电子琴声能陪伴儿子,让他不再寂寞和孤单。可奇迹发生了,李秀丽万万没想到,从此儿子就与电子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位小朋友都应该知道看见夕阳之美的喜悦,发现草丛中瓢虫身影的惊喜,更有权利欣赏世上最美丽的风景—母亲脸上的微笑。可小宇彬的眼睛已经一点视力都没有了,眼前总是一片漆黑。他很悲观。因为看不到世界的色彩,看不到身边的亲人,他对生活也曾失去了希望。知子莫如母,李秀丽深知儿子的这一思想后,她时常陪在儿子身边白天黑夜和风细语地开导、安慰、鼓励小宇彬。李秀丽耐心地教小宇彬学会挤牙膏、添饭、夹菜、洗头、剪指甲,收拾房子。这些事儿对正常人来说都是些很平常的。可这些活儿让一个盲人干起来,却很不容易。李秀丽对儿子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小宇彬,妈妈相信你能行,很多事情你都能干,而且能干得很好。”母亲的鼓励给小宇彬增添了无尽的勇气和信心。现在,小宇彬面对困难,总是乐观地说“这个我能干”,他总是在告诉别人“我可以”。
1994年,8岁的李宇彬幸运地走进了昆明聋哑学校读书。入学时,他是班里最小的,也是离家最远的。作为母亲李秀丽担心儿子在昆明举目无亲,会面临着生活重重困难,她真想把儿子领回家,但一想到儿子的将来,她含泪离开了儿子。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不能跟儿子天天在一起,但李秀丽在书信上时时叮嘱儿子听老师的话,鼓励儿子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做一个强者。小宇彬不辜负母亲的希望。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慢慢地,他学会了自理,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做人的道理。
也许是电子琴的启迪,李秀丽感到电子琴己经远远适应不了儿子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可是买钢琴要花一万多元,怎么办?聪惠的母亲将学到的技术用于实践中,每天工作之余都去帮别人缝制衣服、窗帘。常常做到深更半夜,才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为了尽早给儿子买钢琴,她每晚只睡3~5个小时,连一碗米线都舍不得吃。一年后,小宇彬家里终于有一台盼望已久的钢琴,可病床上却多了一个积劳成疾的妈妈。
小宇彬要学钢琴,必须先学盲文。一开始他摸着那些陌生符号的时候,根本不能接受,可他一想到妈妈为买钢琴,小宇彬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他暗下决心,绝不让这台钢琴白买。每当看到儿子在桌前用稚嫩的手去触摸粗糙的盲文,每天六、七个小时的苦练使他的双手都磨出了老茧。李秀丽落泪了,心软了,可为了孩子她心又硬了。为了理想,她教导儿子必须付出千倍的努力。李秀丽硬着心肠“逼”着陪着小宇彬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小宇彬就熟练地掌握了盲文。由于没有专门的盲谱,小宇彬用的琴谱多数都是他亲手制作的。李秀丽念给他听,他在特制的纸板上一孔孔地扎出来。扎盲文的针经常会把扎出血,有时候血流在了纸上他也浑然不知。一个乐章,普通人的琴谱也就两三页纸,可他的盲谱摞起来就有厚厚的一沓。小宇彬将盲谱上的每个音符都背下来,凭记忆演奏。
小宇彬于1994年9月至2002年7月到昆明盲哑学校读书。由于小宇彬勤奋努力,2002年小宇彬通过高考,成为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表演系的一名大学生。李秀丽全家悲喜交加,悲的是儿子考上大学的往返一切费用又得花上万元,喜的是儿子这几年在昆明读书没有白去,值得骄傲。李秀丽说:儿子能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这是她们全家的自豪,砸锅卖铁也要供小宇彬读完书。那年小宇彬16岁。带着父母的担心与牵挂,他从云南来到长春。对李秀丽来说,儿子离自己远了,但她随时在信中为儿子打气鼓劲。为了怕儿子因取得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她在信中告诉儿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大学的四年里,小宇彬牢记母亲的教诲。他的作息时间几乎雷打不动;每天六点钟起床,去琴房练琴,晚上十点回寝室休息。即便是上文化课的时候,他也会保证每天四个小时的练琴时间。14年追逐音乐的梦想,小宇彬已经与音乐结下了无法分离的缘分。平常盲人别说是弹琴演奏,连生活自立问题也很难解决,但李宇彬在伟大母爱的关怀下,弹了一手好钢琴。2006年7月小宇彬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母亲的关爱让小宇彬自强不息飞向音乐的殿堂。小宇彬说:他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他自强勤奋努力的结果,更是凝聚着母亲无数的心血。
临翔区委宣传部: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