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老街

老街

2013-10-15 03:52 作者:舞月光 阅读量:26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确切地说,在二十多年前,这是市中心唯一的一条最热闹的街道。我的父亲、母亲与姐姐们也常常来这条街,选择他们需要的东西,那时的我还在读初中。母亲常让我在这条街购买些生活日常用品.

从我住的地方往前走右拐,就是一条长长的巷,右手是一些低矮的平房,左手是一堵斑驳的墙,墙上爬满了爬墙虎.每当夏天走过时,我感觉是在沙?碰到了绿洲.也平添了几分柔软.走过这条巷道,左拐就会来到菜市街,熙熙攘攘的小商贩叫卖声,咸腥的海鲜味,人群走动的声响,光、色、影一应俱全,菜市街曾经的日子光鲜地呈现在我眼前。我和母亲常在菜市选些鱼,鸡蛋猪肉之类的东西,母亲当时烧得很好吃.我会吃得很多.现在我多么怀念母亲烧得饭菜.母亲现在快九十了,老了,也烧不了.不过她的手艺我还是学到不少,有时我会烧些好的,给母亲送去吃,沿菜市街往左拐,就能看到淮河了.在夏季雨水多,就会看到淮河水涌往上涨.也成了独特的一景.菜市街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市税务所、百货公司、书店、药店、还有零零落落的杂货店、钟表店,酒家却很少。还有一处服装市场,母亲那时在这条街上买童衣.我也时常去她那儿帮她照看生意.我也会与旁边的买衣服的农村小孩玩得很开心.真的,我好怀念这些时光,仿佛岁月走廊里层层叠叠响起的那些纯真无邪的声音,在多年以后,终未再寻到。正如那条曾经人群熙熙攘攘的街道,在一度的繁华后,无法再回到从前的喧闹。每当我走过这条街,就会发现保留下的许多来自逝去很久的时光信息,黄色的砖瓦,红色的木门,鱼鳞黑瓦的屋顶,轻松把我思想带到从前的岁月,

不管怎么说,曾经的他们,就在这个空间里,像我一样,常常享受着的阳光,呼吸着从淮河上吹过来的带着花香和青草气息的新鲜空气,伴随着各样事件和各种心情,品尝着人世间的苦辣酸甜,打发着时而充盈饱满时而寂寞荒凉的日子,真真地地地活过。

有一次我慢慢从街这头走到那头,看到赶早市的人来人往,一派繁华景色,卖香油的小店里一个老人在吹笛子,吹得真好听,那悠扬的曲子让我驻脚聆听,感受到他骨子里的浪漫情怀.豆腐摊位前的师傅在么喊着人们去品尝他豆腐新品,不远处一个姑娘自行车后面有个大脸盆,里头的米洒发出醉人的酒香.我停下脚步,买了二元钱的回家做甜汤.也慢慢把这种悠闲的幸福生活品味.还有一位老人在编织草编蜻蜓、草猛、蝴蝶……栩栩如生,引起我的关注,我佩服他的艺术构思独特,这条街各地水果的博览会,一年四季,随季节而变,九龙岗的葡萄,夹沟的桃子,山南的西瓜,……都会透着山风晨露,带着农村人朴实的情怀令购买者不约而至。

两只小鸡在店门口争着一根青菜,一只小狗在店门口一边看门,一边晒着太阳.屋里坐着一位老人晒太阳,他翕着眼,袖扰着,显得淡定又无奈.不自不觉走到淮河坝上,人群更是熙熙攘攘,扭大秧歌的,踢毽球的,跳交际舞的,舞剑弄棒的,练健身操的,好一派繁华景象。可是回走到街深处,有许多的故事让人回味深思,一个老者一生倔强而富贵生活,老了许是受了委屈,竟头一歪,就这样走了,永别了这条街,听生意人讲,一对夫妻卖鱼,生意真不错,可是一天早晨却遇到车祸.双双与这条街告别了,还有一个老人的媳妇,过早离开了这条街,只留下她与儿子相依为命.这些辛酸的事,挥散不尽,让我伤情。

这条街牛肉汤羊肉汤生意很好,每天炉火烧得很旺,喝汤的人喝完了汤,本来冷得身体就会变得暖和起来,而且那汤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吃不够,五元钱一大碗,还能兑汤,常常喝得人精神奕奕.我也爱这一口.这条街有老佛堂,教堂,清真寺,每当逢节,熙熙攘攘人群,好不热闹,我更爱听梵曲.每次听佛音,总有一种感动,宁静、平和的歌声感觉很慈悲很温暖,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这条街用它历经风霜的肩膀挑起了担子,一头是世间的尘音,一头是梵音.

现在的街道,各式餐饮、旅馆、商铺又应运而生,咖啡屋、歌舞厅、土杂百货、洗脚店、棋牌室应有尽有.傍晚的霞光笼罩着整个淮河大坝,夕阳西下,河水映着晚霞,晚霞托着落日,河里的小鱼小虾也窜上水面嬉戏玩耍,看的人儿景不醉人人自醉.那种景致真美,我常常拿起相机拍不够.更何况原本古旧的老街已为现代建筑包围。楼宇之间,灰白色的屋脊若隐若现,其中点缀着黑色的屋檐。几个老人坐在街边的石条椅上,悠闲地抽烟,拉家常。再回眸,我仿佛看见了从历史的老街里走出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的背被压得很低很低,他无奈地凝望着疯长着的楼群,还有楼群中熙熙攘攘的人们,眼里充满了泪水。现在运筹帷幄的决策者正在筹划着本市老街的明天。老街能否成为像周庄、同里一样的古镇旅游地,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有家小店会放这首歌.我也爱听这首歌.

相关文章关键词

《老街》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