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一个改变元朝历史的契丹人

一个改变元朝历史的契丹人

2013-10-13 22:27 作者:西山来人 阅读量:28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蒙元时期是一个民族纷争的时期。蒙古族的兴起,使中原文化又一次与异族文化发生了碰撞。蒙古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它金戈铁马征服世界之后,其本有的落后文化能够使一个地跨欧亚、包括各种各样文化的庞大帝国正常运行吗?

这时候,一位最先让“只是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接触汉制的伟大历史人物走上了舞台。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名相之一的契丹人——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辽代弘政县人,(今辽宁义县九道岭镇复兴堡村),中国历史上十大名相之一,字晋卿,号玉泉,法号湛然居士。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生于燕京(今北京),三岁失父,随母亲杨氏返回故里,七岁由母送他到县城东医巫闾山读书。

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初为金代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

公元1215,蒙古兴起攻占燕京(今北京),成吉思汗得知耶律楚材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他早已对腐朽的金王朝失去信心。面对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神州大地,他决定以自己的才华辅助成吉思汗,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十四年,随成吉思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二十一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从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

窝阔台汗三年(1231),任中书令(宰相)。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推行“定制度、议礼乐、创学校、设科举、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太平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材不仅是元代著名政治家,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将领们纷纷抢夺金玉财宝,他却收集、保存了许多文集和大量的药材。后来军中疫病流行,这些药材救活了好几万人。1227年,他奉命到燕京整顿秩序。当时京畿之内,许多权势人家的子弟,一到黄昏便驾着牛车出来结伙抢劫,行凶杀人。耶律楚材不畏强暴,不为利害所动,秉公而断,公开斩了十六名这类罪犯,为社会除了大害。他病死后,有人诬陷他藏有私囊,检查以后,发现除了琴阮书画金石遗文之外,别无所有,足见他的清廉。

耶律楚材还是一位著名诗人、学者,他追述随军生活的《西游录》,记载了我国新疆和中亚西亚的见闻,是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他的诗文集《湛然居士集》收录了660余首,流传至今。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任事近30年,多有襄助之功。后脱列哥那称制时,因屡弹劾皇后宠信之奥都剌合蛮,渐被排挤。公元1244年5月14日,悲愤而死。消息传出,倾国悲哀,许多蒙人都哭了,如同丧失了自己的亲人。汉族士大夫更是流着眼泪凭吊这位功勋卓著的契丹政治家,他们的良师益友。全国数日内不闻乐声。正如其同代人暮之谦在《中书耶律公挽词》中所言:“忽报台星折,仍结薤露新,斯民感天极,洒泪叫苍?”。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忽必烈遵耶律楚材的遗愿,将他的遗骸移葬于玉泉以东的瓮山,即今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卒后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一个改变元朝历史的契丹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