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做好自己 第五章 南昆山行记

做好自己 第五章 南昆山行记

2013-10-16 16:15 作者:糖糖杜鹃 阅读量:30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忙碌了一年,迎来了休整,目的地是紧邻广州的惠州南昆山。在南昆山脚下,我第一次体验了南国久负盛名的温泉,为了体验它,我花120元大洋在温泉外的泳衣店买了一件“天价”泳衣。后在温泉度假村外一家客家饭店吃饭时,发现隔壁有个泳衣店,一打听才三十元一件,而且还可以杀价至二十五元,我苦笑着自我安慰道,我买的“天价”泳衣是名牌货,质量好!

我在此次休整的三天时间里花了两天时间去泡温泉,一是温泉确实很舒服,二是从未体验过,要一次过足瘾才是,三是为了对得起我的“天价”泳衣!在紧邻河边的一个温泉汤池,可以看到河上微波粼粼,三两胆大的人们还在河上挑战惊险刺激的拓展项目。一面是河面浮上来的冰冷水汽,一面是沸水滚滚的温泉汤,雾水蒸腾,大汗淋漓间,看到南国特有的不知名的粉红花儿开得娇艳无比,似乎丝毫未曾受到这南方罕见冷空气的影响,那么妖艳娇媚地对着人们绽放它们美丽的笑脸,这景象让人心在冷冬里暖了不少,莫名地,我的脑海中涌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尤唱后庭花”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连篇浮想。

温泉体验过瘾后,同事们说要去爬南昆山,我一早就报名参与,谁让我从小就是个爱动爱跳的假小子呢。记得去年在西安学习参观时,近40度高温的烈阳赤焰下,我和红姐一人租了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其余哪儿都响的自行车,在西安的古城墙上骑了一个小时,就为了领略千年古城的风光,感受古城墙的古朴庄重!那次,我没抹防晒霜,没有遮阳伞,旅行社发的帽子在骑车过程中被风吹掉了。回宾馆后第一件事就是照镜子,镜子里呈现出来个活脱脱的福娃形象,两团高原红突兀地显现在我的脸颊,好在恢复能力较快,过了一两个礼拜就好了,只是手臂腿脚晒得跟非洲兄弟差不多,一时间伤心不已。

本以为去爬山的人群里会有大量帅哥小伙们,却没想到除了区检和冯委员两大已婚猛男外,其他小伙们均在被窝里进行冬眠活动或打牌、玩三国杀。这支由两大已婚猛男带队的娘子军一共十三人,分乘两辆车,司机也由两大猛男担任,真是无上荣幸!

从温泉度假村出发,半个小时后到达一排峰脉脚下,然后车继续往山上爬行。原来山路十八弯不是假的,逼仄的盘山公路像一条蛇一样缠绕着整座山蜿蜒曲折而上。上到山顶以为到了目的地,却没想到那路又蔓延至另一座近临的山峰。我们的车就这样在山峰之间扭摆前行,同车的晓红晕得差点想吐,而我也头晕目眩得很,看来旅游也是一件“苦”差事啊。只是辛苦了给我们开车的区检和冯委员,来回近两个小时,他们在这么艰险的路途上给我们开车,冯委员后来还告诉我们,区检其实有恐高症的,真是让人感动和感喟他们的不易。

一个半小时后,车终于在一座山脚下停了下来,前行的目标指向久闻大名的南昆山,我们买了门票后,门卫师傅告诉我们,车不能进山,因为无法调头,而且山里某些路段正在维修。我们下车徒步,顺着水泥路往山里爬,路还算平整,只是当天的气温实在太低,山脚下气温仅5度,上山后仅3度甚至更低,山里风又大,天空还飘着毛毛雨,那感觉真是像落入了一个大冰窖,女孩们一个个被风吹得叫苦不迭。一阵阵冷风袭来,连眼睛都睁不开,口鼻无法呼吸,冷风携带着冷雨直往脖子里窜,大家冻得像是寒号鸟。但没有一个人退缩,都想登上山顶一览传说中的“天堂顶”云雾蒸腾的绮丽风采。

区检一不怕冷,大家都穿了厚厚的棉袄,他只穿了一件T恤加夹克外套,二是走得快,没出两里路,他就远远超出了大部队。姑娘们在寒风冷雨里行走了大概四五里路时,实在扛不住了,有人提议说往回走吧,此去“天堂顶”可是有九里多路的!大家一致同意,又是一阵急行军,一个小时后大伙儿回到了山下,在一处有着清澈湖水的山庄等待区检。

这个山庄风景秀丽无比,房屋建设得像是小巧的庄园,红色外墙,黄木门窗,湖边的摇椅在风中飘飘荡荡,山色空蒙,湖光潋滟,亭台楼阁,遗憾的是空无一人。冷凝的空气、寂静的空间,让它显得倍加孤单凄美,仿若被人遗忘的“桃花岛”抑或“世外桃源”。一打听才知此处经营不善,人员早已撤空,但壶里的茶水尚是热的,桌面上还摆放着山里的清甜的砂糖橘,墙壁上悬挂着“天堂顶”的美景。这小山庄真是人间天堂一般的美!

十多分钟后,区检下山来了,我们又上车往山脚下去,在一个小镇上停下来,因为大家早已饥肠辘辘了。小镇上的人家不多,窄窄的街道上有好几家卖土特产的店铺,店铺外挂着的大多是腊肠、腊鱼、腊肉、花生、腌白菜之类。我们进了一家装潢比较简陋的小餐馆,虽然门脸不大,但进去后感觉很是温馨。大伙说来了山里就要吃山里特有的野味,他们所说的野味就是兔子。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妇,很热情地招待我们。由于此时淡季人少,他们没准备做生意用的饭菜,见客人上门,便临时去菜市场买了一些菜和一只灰毛兔子回来。我们则围坐一张大圆桌唠嗑吃花生,老板娘说,“你们想吃花生,尽管拿,自己拿!”在这物欲横流、一切商品化、经济化、市场化的时代,她的这句话和这番真诚让我们大为感动,纷纷感慨山里人家特有的良善与纯朴、热情与好客。

没过多久,热气腾腾的饭菜就上桌了,贤惠的老板娘给我们端出了自制的美味辣椒酱,让我们这群无辣不欢的人欢呼雀跃不已。煎豆腐脆脆酥酥的,放在口中津香四溢。兔肉火锅也备受大家追捧,三下两下就抢吃得一干二净。接下来就是增城特产迟菜心上场了,鲜嫩脆甜,似乎可以嚼出山野天然的味道,让我们这群久居闹市一天到晚吃大棚蔬菜的人大叹山里生活太好了!

吃完饭,我们围着老板家的炭火盆烤火,与老板娘和她的九零后女儿聊天。老板娘告诉我,这里的人们与山外的唯一通路就是我们来时的那条盘山公路,如果去广州的话,要一大清早就起床,坐车去山外,然后换车辗转去广州,回来一般都是晚上十一二点了。交通确实不便,尽管是旅游区,但与外界联系其实并不多,信息比较闭塞,经济也不甚发达,这从小镇破旧凌乱的建筑规划可见一斑。我在吃饭时回头看到马路对面那栋残旧的水泥建筑上写着卡拉ok和ktv的字样,讶异得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咦,这儿居然有ktv!”大伙都被我逗笑了,“这有什么奇怪的,这儿又不是荒郊野外!”

老板娘脸上露出满足的笑意,继续说,“我们山里人虽然生活在这里跟外界接触不多,交通也不便,平时也没什么生意,挣钱不多,但我们的生活都很悠闲,空闲时间比较多,逢人多时就开门做做生意,平时就打打牌、聊聊天、看看电视、去山上转一转……”

她的话引来大家的齐声称羡,“哇,多好的日子啊,我们想过这样的日子还过不来呢!虽然钱不多,但过得舒服自在、悠闲惬意,多好啊。要很多钱有什么用,钱多未必日子过得舒心呀!”

老板娘大表赞同。我们真的很羡慕这群生活在美丽南昆山脚下的山里人家,他们质朴、善良、温和,心底纯净如山上清澈的湖水,不被世俗物欲、纸醉金迷所玷染,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闹腾、变幻更迭,他们内心依旧保持得那么原生态和纯天然,让人情不自禁喜爱上他们,羡慕他们的心无旁骛,羡慕他们的自在惬意,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羡慕他们的质朴芳香。

这让我想起去年五月份去英德扶贫的情形。那天天空同样飘着毛毛细雨,我们一行二十几人在陈科和其他领导们的带领下,分头奔赴贫困户家中看望老乡们,给他们送去粮油米面和我们温暖的问候。

沿途是嶙峋峭立、美不胜收的英德风光,一片片绿意盎然映入眼帘,空气清新悦人,但那一排排破旧濒危的老房子撼动人心。进入老乡们家中后,我们更被眼前的穷困至极的景象给深深震动了,屋顶漏雨、残瓦破砖、蛛网横生、墙壁乌黑、布满污垢,逼仄的屋子里没一件像样的家具,板凳上也是布满鸡屎苍蝇屎,屋子的地面凹凸不平,到处是垃圾和鸡鸭犬禽的粪便,几乎难以下脚。

趁陈科与老乡交谈的时光,我到老乡“卧室”门口看了一眼,天啦,这是怎样一番触目惊心的景象啊!一张破败不堪、污秽不已、已经分辨不出颜色的蚊帐歪歪斜斜地堆在勉强可以称得上是床的家具上,屋子天花板也是蛛丝弥漫、灰尘漫天,地上更是让人触目惊心的脏乱,好几只鸡鸭在地上吃饲料,到处是鸡鸭粪便和饲料,原来老乡没地方养家鸭等家禽,就把它们养在自己的卧室!

厨房的简陋更是不用说,几乎就是用几块路边随手可得的砖头石块简单地垒一下,搁着一口缺口、沾满污垢的铁锅,其余别无他物。

这些场景真是催人泪下,让人想不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有我们最可爱、最可亲的老乡们生活在这样凄惨的环境下,而我们很多人却还在抱怨饭菜不合口味,衣服不好看,两相比较,我们中的很多人真是有浪费的倾向。

后来我进到这家老乡的小女儿住的非常狭小的屋子里,白色蚊帐塌塌地支撑在堆满杂物的小床上,一块破了的小镜片大概是女孩用来梳妆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女孩自己画的素描画,是个戴着蝴蝶结、穿着连衣裙的美丽小女孩,这大概是女孩心目中幻想的美丽小女孩的形象吧,也大概是她希望自己能像画中的小女孩一样拥有美丽的蝴蝶结发卡和漂亮的连衣裙吧。看到那张画,我的泪在眼里打转。我想起小时候的自己,那时候家里也穷困不堪,爸爸妈妈远在他乡艰难谋生,我跟着奶奶在老家生活。那时候我也总是一天到晚做梦,幻想有一天拥有漂亮的连衣裙和美丽的蝴蝶发卡,我也曾用红色粉笔在白色墙壁上画下心目中美丽小女孩的图像,幻想自己有一天像画像中的她那么美丽可爱。

也许每个小女孩在年少的时候都做过同样的梦。这张画寄托了这个小女孩的梦想,我希望她将来能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在这张画像前留影以作纪念。为了纪念我童年的梦,也为了祈祷这个小女孩能实现她的梦。

虽然老乡们很穷,但他们的心底都是那么地纯朴,泛着糯米一样的清香,我深深地同情他们,也深深的赞叹他们那亲近泥土的质朴,世界上最打动人心的纯真在他们身上保留得那么完整、那么暖人。

祝福南昆山和英德山里的人家能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富足的日子,但希望他们保留那份撼动人心、温暖人世的难得的纯真!

相关文章关键词

《做好自己 第五章 南昆山行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