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记录
被影视记录了的东西,虽然不会全都真实,如果除去那些夸张的部分,真实纪录的部分还是占了大部分。譬如:蓝天白云、名川大山、江海湖泊、飞鸟走兽等。
那镶嵌着火红太阳的画面,分明是飘浮着白云的蓝天。那高低起伏的葱绿色的山峦画面,分明是名川大山。画面中,大山脚下川流奔腾的分明是河流。
河流流经过的平原上,散落着湖泊或沼泽。鸟儿在沼泽中飞翔,鱼儿在江河湖泊中游荡,走兽们却在大山的深处穿梭。而湖面上的点点白帆,是靠捕鱼为生人的船。船是捕鱼人的家,湖泊就是他们的家园。
这是大自然的造化,人们用影视记录了下来。既然已经记录,且又是影视的,要想抹去,并非易事。如果想用移花接木的方法,采用先进的电脑技术进行篡改,这倒是很容易的。不过,影视了的与书写了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即使被篡改,真与假的鉴别还是容易的。
大自然给予人类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向大自然索取,也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大自然深爱着人类。
记得三十年前准备去高考,业余时间自习数学。人家给我做一道有关方程的应用题,此题的详细内容,现在已经记不清了。现在只留下的是大概的内容,即:有块草地,草地上有一群牛,牛群每天在草地上吃草。所问的问题是,牛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把草地上的草吃光。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解出了此方程。此方程的解,完全出乎了我的预料,只要牛群总的食量保持不变;草的生长速度,在总体上也保持不变。把么,牛群可以在这块草地上长期有草吃。
此题解出后的不久,有人告诉我,此方程被称为“牛顿问题”。牛顿(IsaacNewton,公元1642——1727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以他命名的“牛顿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关于“牛顿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动态平衡”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
给我做此方程的人,仔细看了我所列方程的步骤和理由,与他的“标准”步骤相差甚远。不过,答案是一致的。这也就说明了,此方程有多种解法,区别只在于所列出的方程“繁”与“简”。而无论采用那种解法,只有一个相同的解。这是给我做此方程的人,没有料到的。
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与宇宙中其它的星球一样,无时不刻的运动着,经常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动态一旦失衡,立马发生突变。突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火山爆发、地震、干旱、暴雨成灾,造成了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气候变冷或变暖等。
自然界中的动态失衡,是自然本身造成。自从出现了人类以后,不能排除人为的因素,否则就不会存在“牛顿问题”了。
影视也记录了人类创造的伟大成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譬如:埃及的金字塔、长江中的拦河坝、现代的工业和农业。
那棱锥形的庞然大物,显然是成群的金字塔。金字塔似乎是一张巨大无比的公告,公告了里面的主人,活着的时候没有享受够,死后,即使到了地下,继续享受,静静地享受,不受任何干扰。已经公告了好几千年,今后还将公告下去。
那些截断江河的宏伟建筑,分明是拦河大坝。水是生命的源泉,用钢骨水泥将河流截断,不仅可以防止洪水泛滥,而且能够有序灌溉农田,又可用来发电,真是一举多得。其实,会水中筑坝的,并不是人类的专利。有种名叫“海狸鼠”的动物,天生就会筑坝。虽然人与海狸鼠同属大自然的产物,但是两者之间筑坝的目的不同。前者为了索取,后者为了繁衍。
那深入云天的圆柱体,分明是工厂里的烟囱,明知烟囱排放的是有害气体,自以为高空排放就无事了,简直就是“掩耳盗铃”的现代版。从此,晴朗的天空有了一层薄纱。此层薄纱,以前曾经在梦中恍惚见过。现在,睁眼见到了。我问天空,这是真的吗?天空迷涂了。
那龟裂的原野,分明是昨日的粮田。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分明是昨天的湖泊。我问苍天,为何不下雨?苍天不回答。我问大地,为何湖泊干枯、小溪断流?大地不支声。大概苍天与大地,也迷糊了。
可惜“牛顿问题”中的大部分,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个大概,大概的东西又有谁会明白?可是,假使记得了全部,又能怎样?实不足可惜。数学上的方程,是否有解、是否只有唯一的解等问题,自有数学定理来判定,有点抽象。
好在有影视的记录,视觉上的直观,总比抽象的思维,容易理解也容易比较。影视记录了“地球村”的气候与地貌的变迁,也记录了人类自以为豪的业绩。
二0一一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