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爱你无法说商量
住在小地方,住地只有一所小学,一所中学,毫无疑问不二的选择。糊里糊涂孩子也上完了学。没有过多的选择,也就没有过多的烦恼。
一次聚会,听两个妹妹在为两三岁的小外甥,筹划上学的事宜。多次提到学区房,才对学区房有了些认识。
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就近入学这一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购置一切属于教育质量好的小学学区的房产。就近入学本来是个意图良好的政策,可现在,对不少家长来说,却意外结出了学区房这颗不得不咽下去的苦果,甚至成为一场停不下来的金钱比拼游戏。
两个妹妹工作居住在一个一线城市的北区,而本市优质小学中学大多在南区,小弟家的侄子在本区上的小学中学,成绩有点不尽人意。有了前车之鉴,两个妹妹每次聚会就会商讨学区房,孩子入学问题。
本来在小妹的北区的住区下面就有一个小学,一方面师资配备问题,一方面生源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小妹有点犹豫,北区住房附近有家贵族小学,须交择校费两三万,小妹一家又因为随工厂迁移到郊区,也在郊区买了套房子,对面就是一所实验小学,在郊区算优质小学。孩子在北区上学,就打算上贵族学校,南区的学区房一方面价格太高,每平两万左右,另一方面离上班的地方太远,开车也需一个半小时。如果在郊区上学,就要把孩子的户口迁到郊区,小学中学保障了,但高考时就可能在分数限制方面有所损失,真是两难。
大妹,在北区上班,孩子两周岁,刚把钱投到单位分的房子上,到南区买学区房,不但是资金问题,上班路程也需一个小时,大妹主张买学区房,提前两年打下基础,咬牙也要为孩子上学铺好路。看到她俩的争论不休。我也有些茫然,如今家长对孩子多分的关注,平添了许多烦恼。
实际上优质学校,普通学校,固然会有些许差异,但普通上班族咬牙拼命到优质学区,太大的希望,到最后或许有小许的不如意,哪怕一丝失望也会膨胀的令人丧气。
重视孩子教育,值得提倡,但把宝压在优质学区,优质学区房上,我却不是很认可。看过一篇报道,读普通小学,中学,上北大。。。。。。普通学校照样出状元。
优质学区,贵族学校,不仅师资的问题,孩子家长的经济势力也大多很高,拼了学区房,如果某个孩子在和同学交往中,在意了家长的实力,也是白白浪费了拼学区房的初衷。
教育的不均衡问题衍生了学区房的难题,这需要我们教育部门头脑门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这可是造福千家万户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