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豆浆刨猪汤(作家选刊)
“腊月二十八,家家年猪杀。”土家族人非常讲究过年,特别是杀过年猪,更是一件欣喜之事,都爱吃第一餐鲜猪肉、猪肝、猪血等,人们通常称这一餐饮食为“刨猪汤”。
俗话说:“正月祭头,腊月祭尾。”杀过年猪,意味着旧历的结束,新年的开始,土家族人常有这样的习俗:要等待在外奔波的亲人回家以后,才准备杀过年猪,以示庆贺,合家团圆,丰年安康!而且非常讲究饮食氛围,有时为了庆祝丰收的喜悦,还要请族中人,或左邻右舍,或自己要好的朋友,同来家里聚餐,分享“刨猪汤”的喜悦,借此互通心情,除旧迎新,便寄予来年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也称这餐“刨猪汤”为“团圆餐”、“迎年餐”、“吉祥餐”。
“刨猪汤”的吃法,虽各有不同,但大体一致,有的是炒“血口肉”,有的是炒“五花肉”,有的是炒“坐凳肉”,除此之外,还要炒猪肝、猪腰子、煮猪血花等,其具体的做法也各不相同,主要依据人们的口味而确定,但比较有名的还是——豆浆刨猪汤。对“豆浆创猪汤”的做法,不妨也作如下介绍:
主要原料:肉片、腰子、猪肝、猪血、豆浆、糟辣椒、生姜、蒜苗、花椒、米酒、食盐、蜂蜜或白糖等。
主要做法:一是充分准备。杀猪前将豆浆备好,其豆浆必须过滤,越新鲜越好,使用前在豆浆中加少许蜂蜜,假如没有蜂蜜,可以用白糖代替,调和均匀即可待用。选择“血口肉”,或“五花肉”,或“坐凳肉”均可,当然最好是“血口肉”,便将肥肉与瘦肉分开,分别切成肉片,比例不论,但最好各一半。
二是生火放肉。首先生起火,即着在锅里放少量的水垫底,使其放下去的肉片不生锅,火不能太大,以温火最佳,慢慢加大,掌握适度,将瘦肉片放入锅里,不要拌动,只许调平肉片即可,然后再将肥肉片覆盖在瘦肉片上面,分散均匀。
三是放入佐料。在肉片上面依次放入适量的生姜米、花椒、食盐等,做到均匀分布即可,再将适量的糟辣椒与米酒兑匀,均匀分布在肉片上面,糟辣椒必须有一定的酸味,如果没有酸味,就用食醋代替即可,事先调适可用。
四是放豆浆。将豆浆沿着锅边,均匀地倒下去,其数量只要以淹没肉片的三分之二即可。
五是小火煮肉。倒入豆浆以后,盖上锅盖,保持小火烧煮,最好用柴火,火不能太大,因为大了要糊锅,中途不要搅拌,直到将豆浆煮干为止,才开始搅拌,接着继续烧火烧煮,等待肉片呈现淡黄色,肥肉片略内卷为宜,最后放下蒜苗,搅拌均匀,即可入食。
至于炒猪肝和腰花,煮猪血花与一般的方法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所用的油料要用以上“豆浆肉”中煮出来的油作为备料。
通过这样做出来的“豆浆刨猪汤”更加鲜嫩,吃起来十分清香,味道鲜美,爽口不腻,令人回味悠长。
“豆浆刨猪汤”虽然好吃,但也不常遇,因为需要的是鲜豆浆,一般人们杀过年猪,与磨豆腐不得连在一起,古话说:“杀猪等得,推豆腐等不得。”意在杀猪很快,推豆腐需要时间很长,通常人们也不专门因为杀猪所需少量的豆浆而另起炉灶。
想起“豆浆刨猪汤”,就想起十二年前的事,那时我在泉坝乡工作,驻捷克办事处,腊月二十四日清早,我们四个人去“司毛岗”组收农业税尾欠,时逢一户人家杀过年猪,那家人非常热情,听说我们去了,就专门打发人来喊,请去吃饭。
那天早上,他家做的就是“豆浆刨猪汤”,那是我长大以来第一次吃到“豆浆刨猪汤”,那一餐我吃得非常有味,非常满意,在我所有吃到的“刨猪汤”中,那是最好的一次,也是最美的一次。
饭后,我们与在那里吃“豆浆刨猪汤”的人拉起了家常,满屋谈笑风生……主人自我介绍说:“对不起同志们,不好意思!劳费大家心情,上至家门来,往年我都交得很早,可是今年就搞落后了,原因是穿鞋哩(妻子)生病,所有钱都花光,而且还卖了一头牛,所以……请多原谅!”
听了他的话,我们才晓得他也是农业税尾欠户之一。于此,我们一再说:没有关系,现在交也不迟,如果万一家里没有钱,就约期缓日也可以,但他确说:“今年的皇历不能拿到明年去翻,虽然我现在家里没有钱,但我要去借,你们稍等一会儿……”
他说着,准备出门去……这时,坐到我身边的一个人问他:“你要交多少,看我这里够不够?”接着,坐在火铺边上的另一个人也说:“如果不够,看还差多少,去我家里拿就是了!”一人一心,一人一手,很快帮他凑足了农业税款。
当我们出门的时候,那些人都送至门口,纷纷说着客气话,便送上来年的祝福——新年快乐,工作顺利,家人平安……我回首迎面,发现那院角边还放着一盆兰花草,就像那些人的心情一样,长得特别的浓绿,呈现叶片相间的清和。
真情如兰,包容是花,理解是叶,沟通是根……现在回想起来,仿佛觉得那飘过兰花的“豆浆刨猪汤”,还在我心里润着固有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