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油油的土地沉甸甸的情
六月,飘飞的雨丝淋湿了裙袂,半天骄阳半晌雨,晴雨互换中,我们走进了美丽的冰城哈尔滨。
----题记
冰城握手
这是一个风雨兼程的日子。我们七名朋友乘坐5317号动车组,横跨辽吉黑三省,来到了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
记忆中的六月应该是骄阳似火,但今年这个六月却有些不同。凉风习习,清晨一场中雨从天而降,洗涤了山川阡陌,带来了满目清新。
雨后的哈尔滨,绿树婆娑,百花绽蕾。站前广场游人如织,一高大威猛、一纤细轻丽的身姿,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没有寒暄,没有生疏,有的是龙江人的满腔热情,有的是黑土地的意重情浓。拥抱,亲热地张开宽广的胸怀;握手,一双双粗厚与秀气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刚健连着温柔,友情连着真情,一抹情怀在手与手之间流淌,一腔赤诚在心换心的地方交融。
奔腾的松花江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时刻。辽吉黑三省的知青战友,在握手的地方,折几束青枝,挽几朵浪花,在六月的傍晚将友谊延伸,时间在此定格成永恒。
江边观涛
来到哈尔滨,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美丽的松花江蜿蜒穿过城区,涤荡着这座百年冰城。清晨,一缕阳光冲破了地平线,也给了我们一份朗朗的心情。驱车江边,放眼松花江大桥,雄伟壮观,设计新颖。朋友们纷纷打开相机,抓拍这美丽的景色。也许是想给远道而来的朋友们一份难忘吧,忽然间,狂风平地吹起,江水东涌西奔,浪花拍岸,长波横渡,卷起千堆雪。风起处,江边林荫路的树枝纷纷坠落,铺一地青枝绿叶,撒漫天雨雾飞丝。朋友大雷说,这种情况非常少见,生长于哈尔滨的他,五十多年了,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既不多见,就是难逢,我们用手中的相机和心中的文字,记录下这一场景。
风渐渐地小了,离开了江边,我们来到哈尔滨最有名的中央大街。中央大街偕古老与现代与一身,到处洋溢着异国风情。俄国文化与欧陆风格相得益彰,整个一条街面上用小小的花岗岩精心镶嵌成拱形的街面。路的两旁,林立着各式各样的建筑群。有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世界建筑史几百年形成的风格流派在这几百米的长街上争相展示,他们古朴、可爱、灵秀、尊严。街道干净与生机勃勃并进,联想到冰城人民的认真和热情。
圣索菲亚教堂是很纯粹的俄式建筑,气势苍劲,高大雄伟,广场上播放着俄语圣歌,一群白鸽休闲地漫步在广场上,给人一种和平和安宁的氛围。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舞妖娆,风光旖旎。这是一群善良的人民,时尚美丽,豪情万千。无词可描述,深深地感动着这份美好。
走进萧红
久仰萧红大名,只是无缘敬拜。哈尔滨之行,圆了这个梦。在美丽精干的小黑的安排下,我们来到了呼兰河畔萧红的故居。
走进青砖青瓦的四合院,一尊身着旗袍,右手手背托着下巴,左手拿书的汉白玉坐像映入眼睑。那乌黑的眼眸闪烁着聪慧的光芒,清纯可爱。六十多年前殒命香港的那缕幽魂,一再以自己的才华和梦想引领后人纷繁复杂的解读。
与萧红对视,有一种难言的隐痛在胸中回荡。不能仅以喜欢来表达对她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惋惜与不舍。这位只活了三十一岁的作家,像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激情澎湃时曳然而止,留下悲壮的余音。岁月的风雨,无情地吹打着她的身躯,命运的多桀严重地摧残了这朵尚未完全盛开的兰花。她以真实的心态写自己的人生,诉自己的情感,字字都是冬夜里细胞分裂的呐喊。
零距离瞻仰萧红,走进她的记忆,年轻的生命承受了贫困与饥饿,国难与家难,丧子与疾病,欺骗与背叛。即使如此,她仍以细致辛辣的笔锋,写下了震撼人心的作品,用自己的悲剧人生折射了那个封建时代的落后。读她的文章有一种绝望的美,就像呼兰河畔燃烧的云彩。
奔流不息的呼兰河不会忘记她的女儿,乡愁弯弯,故土亲亲,忧郁在水里。呼兰河用她奔涌的长波,呼唤着魂归来兮!而正是有了萧红,现代文坛才有了一抹淡淡的哀愁和少于世故的风气。
心隐隐的痛着,无言再述,用戴望舒在萧红墓畔所占的一首词,表达对这位才女的怀念。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致礼。
回望历史
黑土地见证着古老的文明,北大荒蕴藏着辉煌的历史。带着无尽的向往,我们到阿城追寻金代的历史遗存。
汽车在曾经是大金王朝的领地上奔驰。窗外是碧绿的田野,眼观处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当年大金征战的强音已融入了现代的喧嚣之中,女真人曾经的辉煌已销声匿迹。车轮的奔放,乐曲的轻柔,抚摸着我的思绪,我的情感……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建在阿城市南郊二公里处,展馆的建筑独具特色。从博物馆的选址,布局、到造型均独具匠心,建筑语言表达了金代历史,建筑风格体现了金源文化。历史上的金上京会宁府处于纬度较高的荒寒地区,是亚洲中世纪最北的一大都会,金上京的兴建是女真人生产力水平提高、民族进步发展的标志。
走进展馆,看到雕塑庄严、书画精美、遗迹珍贵、图片清晰……大金的兴起、大金的强盛、大金的衰亡,还有璀璨的大金文化、丰厚古老的黑土文明,尽在这里得到了形象具体的阐释。细细观看中,不知不觉已融入了悠远的大金岁月。跟随解说员的足迹,我们走过了八百年的时空,走进了辽宋金三国纷争的历史走廊。
往事如烟,逝者如斯。面对着这段辉煌的历史,面对着一位位古代精英,我感受到自己的平凡,也有了一种做为现代人的自豪。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我目睹了阿城人民用拼搏进取为厚重的历史增添了条条浓墨重彩,用遒劲的活力创造了新世纪的文明。
一起去参观的朋友回来后纷纷捉笔,写下了洋洋洒洒的精致文字,他们的描写更为精彩,值此,我仅用一首小诗表述观后的心情。
把酒临风说上京,品茗读史论阿城。
金鞭一劈分南北,中原问鼎缚苍龙。
千年风云凝铁骨,塞北名地烈焰腾。
大江东去浪淘尽,碧血激荡展雄风!
举杯朋友
三天的游览,三天的相处,三天的执手。如果说冰城黑土地是一部凝重而开阔的历史,那么,大雷与小黑真挚的情感让我们时时动容。细微周到的关怀,温暖心扉的话语,朴朴实实的作风,没有一丁点儿虚伪,没有丝毫的矫情。高档酒店,特色鱼村,呼兰小烧,阿城绿色餐桌,无一不凝聚了你们的深情厚意,无私奉献中,你们为黑吉辽三省知青的首次相聚,架起了友谊的长虹。
朋友初相见,染醉长夜中。举起醇香的美酒,点燃心中的激情。真诚里,开启岁月积尘的心扉,回首青春单纯的背影,朋友们感人的故事,初恋时不懂爱情的片断,留在了彼此的心中。推杯换盏,顷情畅饮,杯声、笑声、谈话声,声声入夜;亲情、友情、知青情,情情香浓。觥筹交错里,血浓于水,情浓于酒,一切祝福尽在不言中。
淡淡的月色中,我把这鲜活的日子记住,把所有熟悉的面孔印在心底,把生活的扉页上撕下的那篇最重要最钟爱的日记留存……
相聚总是太短,分离总是太长。今夜,借一缕月光,把最美的祝福送上,愿所有的知青朋友开心快乐,幸福安康!
人生只盼常聚首,别离轻愁在心头,举杯相邀,来日方长。让这漫天的星斗,点亮我们诗意的眼眸,长春再会!沈阳再会!!真诚地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