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文化
记得小时,我们家在农村,家里不富裕,放学后,吃点白米饭,就着咸菜和干菜就很好了,吃肉要到过年,把自家猪杀了才能吃到,或是走亲戚时,看到满桌的菜,让我的眼睛看得眼花掺乱.望着那些菜,让我馋涎欲滴.后来大家一起风扫残云般消灭掉,所以我特爱春节走亲戚.能看到不同的菜做法,还能遍尝美食.
人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奇思妙想,精美的厨艺和物华天美的食材,成就了餐桌上的美食,舌尖上的美味.每当下班时,就到厨房里切菜,摘菜,然后是一阵的锅碗瓢勺响叮当,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可以把美味呈上桌了.一盘是酸笋炒鱿鱼,一盘是香菇炒肉丝。吃得我们感到很饱.除了床以外,餐桌是家居中与我们最“相濡以沫”的家具,几乎是天天要坐到它边上,或饕餮,或慢咽细嚼。物质生活虽然终究也逃不过一个“吃”字,但是那桌上的餐具却可时时更换,或素雅、或富贵、或简单、或繁复,不同样式不同颜色的器皿,竟能让大家“吃”出不同的意境来。
这些菜也成了以后日子的回忆了,家人常讲你炸的牛肉串好吃,你烧的豆腐丸子好吃.当家人相聚时,用爱心做一桌菜,就是天下最美的菜,在爱心菜中少炒一点斤斤计较,多炒一点微笑,少炒一点霸道,多炒一些真诚.那么炒出的热情就多了,情也浓了,意也更厚了这样炒出的爱和幸福才会长远.简单的菜,随手拈来,不拘形式,没有固定的搭配,全凭自己的喜好,吃着舒心,吃着惬意。生活就是这样.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也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就是在这几十年里,餐桌边的风景焕然一新,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无到有。从差到优,从贫穷到富裕,中国人民的生活渐渐从落后走向发达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一条东方巨龙令世界注目。龙的传人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他们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也不会成为屠夫,他们会如一条巨龙一般,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有人说:天下的桌子以餐桌最迷人,坐在餐桌前,往往充满了幸福感。试想一下,阳光普照,饭菜飘香,那确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可触可感的幸福。记得那天我们民盟支部了成员在徽州厨娘开会,把会开到餐厅,也算是件时髦的事情。我们选择了一个能坐十几个人的大的圆桌子,先是坐了一屋人由支部主委跟我们一起学习民盟老前辈的钱传长的先进事迹,然后做豆腐节的调查表,一些老盟员谈的学习体会,然后就开饭了,一群人挤在饭桌前,熙熙攘攘谁也不肯做上席,似乎“常常登上座,渐渐入祠堂”的道理是每个人都懂的。于是乎拖拖拉拉,客套话夹着吐沫星子满天飞。辈分小的,地位低的则站在屋角边听候调遣。等到该说的话说完的时候,该入上座照旧还是入了上座,也不知道客气个啥?我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总是躲的远远的,反正剩下的位置是我的,首坐我坐,坐上去也不觉得头晕,次座也可以,也不见得少吃一嘴,我不谦让,其实类似这样的谦让,我觉得只是徒一时虚荣而已,反正大团桌是圆形的,不管从哪个角度对大家的利益都是平等的,现在餐桌的菜不再单调了,五花八门的食物让人胃口大开,漂亮的餐桌上各种菜轮番上桌,从田野的时令蔬菜到营养丰富的海参,螃蟹都可以看到。入座以后,每上一道上菜,眼睛象个锥子,伸筷子如“行云流水”,更有“翻山倒海”之工夫者。不乏其人!一边吃,一边两只眼睛不停地忙碌着寻找刚上桌的新菜品,一边用筷子声东击西各个歼击.现在吃东西,不仅是追求味蕾上的享受,更要一种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在这一刻开始注重礼仪与健康的结合。曾经的玉米面窝窝头、野菜又一下子热了起来,成了餐桌上的佳肴,因为有最新研究表明粗粮、野菜有益于身体健康;因为这我吃了一块南瓜和一块玉米.我们吃着说着两不误,盟员说道,淮南的豆腐能做菜肴千余道。这些菜肴不仅制作精美,而且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味美溢香,说起来更是各有典故。随着豆腐的走向世界,淮南人吃了两千年的日常食品,如今已成为西方餐桌上的珍馐。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盼着咱老百姓,把“食”这个大俗事玩出大雅来,吃出洒脱、健康与文化。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回忆的方式,来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深深感激,感谢党和国家带给我们的惊喜与幸福,以及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