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防空洞
说到毛主席上个世纪70年代“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便会勾起很多50后、60后的回忆。在枣庄东南十多公里的南山村国防洞,就是这样一处人文景观,它留下了那个时代深刻的印记,记录了那样一段特殊的历史。
近日我和几个朋友来到了这座山与泉掩映下的国防洞,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已有近40年历史的山洞的魄力。南山村国防洞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于1974年竣工,1975年投入使用。整个国防洞全长500余米,分上下两层,下层有首长室、士兵宿舍、会议厅、狙击洞、厨房等大小房间100个左右,排列有序。洞内排水、通气设计巧妙。游人置身其中,便可体会到当年工程的宏伟巨大。
国防洞建在该村狭长的山谷中。据了解,当时在选址时,济南军区工程人员考虑到此处山体的坡度合适,周边有群山掩映,不易遭到飞机俯冲的攻击,便定址于南山村。在国防洞附近,山山相连,地形十分独特。通往国防洞的路叫作国防路,新修的平坦水泥道路一直通到洞口。和平年代,国防洞作用没有展现,倒是成了十里八乡知名的旅游景点,为了安全及保护洞内设施等考虑,于是南山村出资把洞口垒砌起来,留下仅能容一人弯腰通过的小洞,成年人需要屈身才能够钻进去。但是进入洞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国防洞内的宏伟和开阔超出寻常人的想象,初次前去的游人都感到十分惊讶!在这样一个狭小的洞口内,居然会有这样巨大的工程。洞中别致的房间同今天的宾馆一般。有言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洞内空空如也,但是房间大小有别,设计独特,甚至还包括了厨房和盥洗室。有的房间还设计成了两层的上下间,需要爬上一段铁梯才能够进入,使国防洞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除了宏观上设计的开阔,国防洞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是十分完美的。洞内很多房间都配备了坚实的铁门,虽然已经过去近40年的时间,但是铁门依旧坚固。另外,国防洞除有一个大的通气孔以外,房间内也多设计了小的通气孔,地面上也预留了排水口,以保证发生战争时,无论敌人火攻、水攻,洞内人员都有足够的时间应对、反击。
顺着洞内的道路向前走,在临近国防洞尽头的地方,令人倍感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在一个大水池内,有一汪清水。虽然洞内一片漆黑,但透过微弱的手电光,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池内清澈见底的泉水。上面的岩石上还不时地有水珠滴下,洞内静谧,只听泉水叮咚作响。据当地人介绍:山洞里的这汪清水是一个小水库,来自洞外面的山泉,泉水甘冽,可以直接饮用。从国防洞出来,我们一行又走到山上,希望对洞中泉水的来源一探究竟。在山上,一眼不大的山泉被石块垒砌,形成一口井。据了解,这口浅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水虽不深,却常年有水,从未干涸。山泉透过石头缝隙渗入山洞之中,不经意间,形成了洞内独特的小水库。
国防洞宏伟开阔,引得众多游人啧啧称赞,而在山洞之外,却是另外一番醉人美景。国防洞外,山山相连,山上树木葱郁。时值秋末,山上草木虽已泛黄,但仍可以让人感受到春夏之际树木的枝繁叶茂。这片山区从春天开始便是桃花朵朵,之后更是樱桃、山杏、酸枣遍布山间。花香与果香交融,萦绕山间,令人流连往返。
山洞西侧的山叫做马脖子山,因山峦酷似骏马的脖颈而得名。奇山造型独特本已特点鲜明,而在这座山的附近,还有一片古墓群,相传为汉古墓,更加增添了山区的神秘感。山洞上面一圈被当地村民称作香磨台。香磨台因其周围美景遍布而得名,树木葱郁,奇石嶙峋,山泉叮咚,这一切共同组合成了香磨台的独特景色,受到了很多前来游客的赞美。在山上,还有一处神奇的景色,叫作蝎子涧。每逢夏天,在蝎子涧附近,每翻开一块石头,下面都会藏着一只蝎子,很是怪异,此处也因此得名蝎子涧。这里也就成了十里八乡捉蝎人最青睐的地方。
国防洞的东北侧是著名的寨山。这座山上有着英勇的抗日故事,虽然结果是惨烈的,但是抗日英雄的气概犹存,勇猛犹在。
据史料记载,寨山是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战场。抗日战争的八年中,日本的一支军队因寨山地形独特,资源富足,在山上住了六年之久。血战台儿庄前夕,国民党一支军队按照计划发起对山上日军的进攻,希望能够将寨山夺回,背后出击围打台儿庄日寇。却不料,因冲锋号手没能很好地把握吹号时机,提前吹响了号角,导致日军警觉,国军进攻失败,近一个连的国军葬身山中,损失惨重,十分悲壮。记者看到,在山上,现在还存有日军炮楼的遗址,承载了那段惨烈的记忆,也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时光的艰难。
听村中一些老人说:硝烟散尽,当时他们在山上放羊时,看到牺牲的军人的尸体,仍然保持着进攻时的勇猛姿势。虽然日军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国民党军队也十分英勇。如果当时不是因为冲锋号吹早了,胜利就是中国人的,更不会造成战场上中国军队如此重大的伤亡,真是遗憾啊!吴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