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团子
编者按在七子山南麓几个山坞里,立夏日吃松花团子的习俗源远流长,这个习俗的形成,有个故事......。以后每年立夏日家家做松花团子纪念这件事,一代代传下来,直到现在。
久违了的“松花团子”再一次被记忆呼出,那是清明时节和大家去登山,在天平山西面下山道的山溪旁,一个长满青苔的酷似“青团子”的石头引出的话题。
清明时节吃“青团子”是江南习俗。青团子是由“浆麦草”汁加适量的石灰做的,色碧绿,味清香,“青团子”上市表示万物复苏,春天到来,人们开始耕作。吃“青团子”这一习俗的姐妹篇吃“松花团子”在登山队员中却鲜为人知。于是我就在队员中做起“松花团子”的广告来了。
七十年代跟随父母到乡下。第一次看见那么多的山,很好奇。随后第一次吃到“松花团子”,更是好奇。
与“青团子”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松花团子”是金黄色的。如今虽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每逢这个时节,总会牵挂那香香甜甜糯糯的松花团子。
松树花约在清明过后绽放,当花蕊完全开盛时,金黄色的花粉就很夸张地“溢”出来了,在松树底下,一不小心就会粘上满身的花粉,它是我见过的花粉中最充盈的一种“花”。
《本草纲目》中把松花粉列为“上品”:“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唐代白居易有诗句“:“腹空先进松花酒,乐天知命了无忧。”宋代苏东坡的“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肯定了松花粉的美容价值。松花可食用,也可作药用,因其细腻无菌,也常用于婴儿爽身。
每当清明过后立夏时节,在上方山一带就有吃松花团子的习俗了。那里的家家户户都会做松花团子。团子是用糯米粉和粳米粉按比例先用少量的水调和在一起成湿粉,类似蒸松糕一样,用大蒸笼把湿粉蒸熟,趁粉烫手时,放到盆里用力地揉结实。然后把事先调好的黑芝麻糖馅包在里面,烫手的米粉把糖馅给溶化了,再在外面粘上松花,趁热咬上去,又香又滑又甜又糯,一不小心糖馅流得满手都是,花粉把嘴巴染成金黄色,很有趣味。
在乡下的那么多年,每到吃松花团子的时候总是有热心好客的农民朋友送团子,各家有各家的手艺,香甜软糯各不同,吃的时候常会“货比三家”把漂亮的先吃了。松花团子要是放上一天就会发硬,由于外面是花粉,不能用水蒸,于是就在油锅里煎一下,这样就更香。
离开山里人家已几十年了,朴实的农民朋友每年还是不忘给父母亲送“松花团子”,于是我还能吃到几个。这次在登山途中偶尔提起,却是把大家惹馋了,于是联系了乡下的朋友专门订做了一百个,分发给队员们。又在“登山报”上发了“松花团子”的照片,于是“松花团子”火了,就连同付印报纸的广告公司小伙缠着人尝尝“松花团子”。也正因此而让我萌发了写一篇关于“松花团子”的文章,让队员们对其有更多地了解。
其实,随着岁月的流逝,旧时往事常常会伴随着细碎烦事泛出,美好往事的回忆总能带来愉快。
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