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云的印象

云的印象

2013-10-23 17:35 作者:才子文章 阅读量:55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辑按:每日经受几次转瞬即来的清冽的雨丝与和煦的艳阳的交替的洗礼,使人不得不忆起刘禹锡那“东边日出西边雨,说是无情到有情”的诗句。即使在晴朗的日子,虽无雨丝的洗淖,但天空中依然少不了流云的点缀,或如流纱,或如玉带,飘飘渺渺,银白无瑕。

北欧仲夏的云,浓重而夸张,洁白的如棉似絮,堆堆团团,如游荡在海面上的冰山;铅灰的朵朵浓重,镶着耀眼的银亮的边。

那千姿百态的云,重重叠叠填满无际的天,又给碧蓝的天留下星星点点的空隙,让阳光在如茵的大地上留下明暗相间的图案。一阵风吹来,灰与白的世界在排山倒海的奔流中,撒下淅沥的雨丝。顷刻,雨丝又随风而去,云缝间的一屡斜阳,让花草的叶梢上镶嵌的无数颗珍珠变得晶莹剔透,五彩缤纷。

每日经受几次转瞬即来的清冽的雨丝与和煦的艳阳的交替的洗礼,使人不得不忆起刘禹锡那“东边日出西边雨,说是无情到有情”的诗句。即使在晴朗的日子,虽无雨丝的洗淖,但天空中依然少不了流云的点缀,或如流纱,或如玉带,飘飘渺渺,银白无瑕。尔或时值傍晚,又有如当空赤链,溢彩流光,横锁残阳。

至此乃知,此处无日不云,无云则不为此地。读解这无尽的云,方理会欧洲巨匠的笔下明快的风光,都以浓重的云为背景的原因,不论是莫奈的融化在晨曦与朝雾中的《日出的印象》,还是米勒的声透纸外的《晚钟》,无不以浓重的彤云为衬托,那云从粉红到淡紫再到深紫,一切都显现得那样的神秘。

以东方人的审美观点,和煦的轻风与艳阳明月是明快的心绪的写照,而生活在千姿百态的云之下的欧洲大师,难识清风明月的景致,也只能浓浓重重地描绘他们眼中变幻莫测,充满遐想,也是一番景色的云。

欧洲人讲,德国人最多的是思想家和哲学家,是因为德国的天气多雨,人们整日蛰伏在家,看着窗外充满神奇幻化的云,有更多的时间对这个世界进行无限的思想,才得以成就其大家风骨。而意大利人有享受不尽的南欧最艳烈的阳光,才得以终日高歌那经世传唱的“我的太阳”。

在北欧是难得一见艳阳丽日,一伺有一线艳阳,尚不能称之为丽日,人们便合家而出,卧于旷野中如茵的绿草之上,享受着这珍贵的阳光。目睹这道风景,不禁让人想起柳宗元先生的蜀犬吠日的故事。

北欧的云的无尽的变化,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2002年7月草稿于欧洲旅途

2002年10月整理于沈阳

相关文章关键词

《云的印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