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花鼓
以前看花鼓灯表演,只感到热闹,并没有感到有什么门道,感到这是地摊文化.看看热闹过去了,没有学会唱.后来看到今年的豆腐晚会上,把花鼓戏搬上了舞台,由小曲磨成大戏,从地摊搬上舞台,“丑小鸭”变为“白天鹅”。我们这些本来就喜爱“丑小鸭”的人,自然更加热爱“白天鹅”了。但毋庸讳言,我们越是热爱它,也就越发担心它,担心它的生存,希冀它的发展。正如昨天给我们上课的陆老师所言,现在中青年人基本不会唱花鼓曲调。只有一些老人会唱,现在要弄出一台戏,尤其是一台好戏、精品戏,显得十分困难.
昨天老师给我们上课时,给我们看了花鼓灯的许多演出画面,还有舞姿,舞曲.看过后感到煞是夺人眼球很有看头非常热闹·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正确的看待过这门民间艺术.完整的许多画面以后..内心很受震撼花鼓的表演,除了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以外.并且有层次.有情节.鼓点节奏明快.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也让更多学员在叱咤的锣鼓里明白善恶是非.不愧当年被周恩来总理誉为艺术奇葩“东方芭蕾”!
回想昨天的课,老师时而让我们听花鼓灯歌,时而听灯乐,旋律舒展,流畅,情绪上十分的愉快,透着孩子的天真活泼。这段旋律时而舒展悠扬,时而精巧别致,特别是花鼓灯中的锣鼓,节奏鲜明,灵活多变,时轻时重,时缓时急,忽如行云流水,忽如万马奔腾,富有难以模仿的神韵,简直让我如痴如醉。音乐是透明的,看不到的,只能用耳朵听,用心会,听音乐的我们是安静的,生命是安静的,老师有一张沧桑的脸,他用水一样的目光,扫在学员身上,一张嘴唇似有似无的微笑,我们在看第五折时坐楼时,看到兰花与鼓架子对唱时,看得很有趣,他们在比口才,比智慧,比唱功,就会想到自己恋爱时时光,多甜蜜,两人也是这样互相比着,幸福牵手去公园玩,那时我们相拥而坐,一边欣赏这座城市迷人的夜景,一边甜言蜜语述说着天长地久,海枯叶石烂.公园里人来人往,人们欢歌笑语,安逸祥和,置身期间仿佛置身在了幸福的世界,我们也会去逛商店选购自己喜欢的衣服.一起评说春晚节目......收回回忆,我又看到了兰花抬起腿,鼓架子在扶着她的脚,老师解释道:这是在给兰花裹3寸小金莲.经老师的指点,我们也看出了门道.守望花鼓,爱在起舞中永恒;执着真爱,情在花鼓中升华。花鼓灯表演场面恢弘,气势博大,彩绸花扇花伞交织,色彩缤纷,激情澎湃.演员们不时作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给人以繁而不乱的艺术享爱.我看完这些画面后感到,我仿佛在欣赏一则美妙动人的传奇故事,一段浪漫的谈情说爱的恋爱故事,一个发人深省的哲学道理.我沉迷在那种热烈而奔放、敏捷而灵巧、优美而细腻的表演艺术之中.花鼓灯既能自娱,又能娱人,表演时的自由、洒脱的竞技性让我欣赏不已。在老师的指点下,很快地我对花鼓灯“大花场”、“小花场”、“盘鼓”一系列的程序有了大致的了解。
我曾听说过一首歌:“凤阳府西常家坟,常家坟有个常遇春,统兵百万征鞑虏,娱乐全靠花鼓灯。”著名剧作家孔尚任曾在观看花鼓灯表演后,写过《舞者词》:“一双红袖舞纷纷,软似花鼓乱似云,自是擎身无妙手,肩头掌上有何分。”描绘了花鼓灯优美的舞姿和精妙轻捷的技巧。
以上的文,是我那个上午听课,看完花鼓灯画面的所思所想,一上午的时光,安静得像梦的一个片断,这一上午时光,如品尝甜甜米酒,事后仍然记忆犹新,那天下课后,我们学员像欢快我鸟儿投向大自然,于是我相机镜头多了一些美相片,桂花树上的桂花簇拥着,在高高的枝头相互笑盈盈亲密守望着,那紫色的蝴蝶花,一朵挨着一朵围成了一个圈,它们在比许更娇美,还有雨后月季开得也很丰盈,一层一层的花瓣经过雨水的冲洗更洁白了.更娇媚了.这些告诉我们岁月静好.我的一些快乐和感悟,写出来和所有热爱生活,喜欢看文的朋友们共同分享。